第166章 看于谦将计就计送鞑靼军上西天(6 / 7)

懿。

但于谦的空城计,是拿自己当诱饵,逼鞑靼攻城。

炸药究竟埋在了哪里?

于谦从来没说过。

他只是设下二十多处陷阱,等着鞑靼掉进去。

这一瞬,于康才明白,那些陷阱,是准备给溃败的鞑靼军的,等攻城失败后,大营炸开,溃不成军的鞑靼军就会四散逃窜。

到时候,那些陷阱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而他们这些败部,新的任务,就是追击鞑靼军!

难怪派齐卓去烧毁船支,所谓的延缓鞑靼行军速度,是给后军追击的时间。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可是,于谦给自己预留后路了吗?

没有!

一旦大宁城破,于谦会第一个自杀殉国。

真正的诱饵,是他!

于康的眼泪盈满了眼眶,他抹了把眼泪:“让开城池,往张家峡方向撤!”

“指挥使”手下不解,难道不该回城吗?

咱们的后背就是城池,入城多方便啊,去张家峡却要穿过战场

“执行命令!”

于康必须保证有生力量,等着追击鞑靼残部。

张家峡,位于大宁城南方向。

想往这个方向去,就要击穿鞑靼前锋,从侧翼撤离战场,才能通往张家峡。

“本指挥使带头!”

于康做出了让鞑靼军费解的做法。

徐徐退避的军阵,竟然迎难而上,不畏骑兵的冲锋,往前推。

无数明军倒在路上。

于康也挂了彩,但还是杀穿了鞑靼军前锋,从侧翼撤离战场。

“这是放弃了大宁?往蓟州跑了?”

站在高台上的满都鲁看在眼里,内心费解,为何要放弃大宁城呢?

大宁城连着长城,地势险峻,以边关城池建造。

瓮城就有两层,虽然年久失修,最近抢修了城池,但凭借鞑靼军还是很难打进大宁城的。

可是于康部为什么要放弃大宁城呢?

双方的兵力,都在打明牌。

于谦丢出来三万人,手里剩下不到四万,只够守城用。

难道是往大宁山的山寨而去,或者退回蓟州?

不对劲!

“全军停止攻城!”

满都鲁下令,他觉得不对劲,所以立刻传令,停止进攻,撤回大营。

“蠢物,坏我大事!”

站在城头上的于谦大怒:“自作聪明的蠢物,为什么从侧翼撤离战场?”

“你们明明应该回城的!”

“难道担心被炸死嘛!”

“蠢物!坏了本帅大事啊!”

于谦脸色铁青:“哪怕是我于谦的儿子,临阵不听命,也该杀!”

却在这时,听到了对方的鸣金声。

“回大帅,鞑靼大营下令退兵!”传令兵来报。

嘭!

于谦一巴掌拍在城墙砖上:“坏吾大事!”

在他的构想里,这三万大军都是诱饵。

只有他们回城,才有理由打开瓮城,鞑靼人才会发疯似的往瓮城里面挤。

为了让鞑靼人相信大宁城内都是好东西。

他特意转运大批物资入城,还从内地不停补充,可以说大宁城内的物资堆积如山。

从一开始,他就在布局。

就等着今天炸药爆炸,令大宁城成为鞑靼人命陨之地!

结果于康那个蠢货,自作聪明,居然杀穿了鞑靼前锋,从侧翼退出战场,肯定是去张家峡了。

人家鞑靼人是猪脑子吗?

你连自己的城池都不回,却往张家峡跑,不就明摆着告诉人家那里面有诈嘛!

蠢货!

于谦气疯了。

三万人的诱饵都扔出去了,就差一哆嗦!

毁在这个蠢货的身上。

完了。

放到大营后面的胡豅和齐卓的一万五千人,也回不来了。

一战损失了四万五千人啊!

都怪他的儿子于康,不听命令!不按计划行事!

于谦的胸腔都要炸开了。

“大帅,攻城了!”

却在这时,传令兵来报。

“鞑靼大营不是鸣金了吗?”于谦喝问。

“回大帅,大营确实在鸣金,但鞑靼大军并没有听大营的命令,正在攻城。”

于谦都傻了,运气这么好吗?

“传令守瓮城在指挥使,且战且败,往内城里面退,两个瓮城都不要了!”

于谦往城墙的高台上走。

部下说太危险,站得太高了,容易成为敌人攻杀的靶子。

于谦是元帅,调度整个战场,他绝不能有失。

但于谦不亲眼看看战场,他始终不放心,因为计划出现了偏差,他必须时刻观察战场,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登上高台,眺望战场。

如蚂蚁般的人影,密密麻麻地往护城河里面填。

攻城战打了近一个月,护城河被填满了几次,每次填满,于谦都会命人在夜间疏通护城河。

结果就是打了一个多月,双方损失都不小,偏偏鞑靼连大宁城的护城河都没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