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打了大胜仗,咱家也不能丢了皇爷的脸!”齐卓开始思考,如何能有效阻击鞑靼退兵。
他看向那些难民。
“鞑靼人烧杀了你们的家人,你们想不想报仇?”齐卓兵少,全歼了鞑靼兵,武器不缺,就缺人。
“想!想!”
那些附近的村民,一个个眼珠子血红。
有的甚至那石头去砸鞑靼兵的尸体,恨之入骨。
“好,为咱家所用,咱家保证你们杀个痛快!”齐卓收拢难民,他不满足于吃下小股兵力。
他想去长城沿线,蹲守那些试图翻越长城的鞑靼兵。
他也想要泼天大功。
同时。
消失在大宁的胡豅和顾荣,分别带着三千人,出现在长城内的墩台里。
所谓墩台,高三四丈,上下不用阶梯,皆用软梯。
每一墩,小房一间,床板二扇,锅灶各一,水缸一,碗碟各七,油烛盐米藏足一个月,种火一盆。
但到了景泰朝,每个墩台由七个人与三只动物驻守。
墩兵天一亮,先放绳梯,让狗下去巡视,确定没有敌兵埋伏,军士才下去挑水。
白天站在窗口瞭望,即使用饭也不得擅离。
胡豅三千人,一人双马。
刚到墩台,就给各个墩台发放一批物资,算是战时奖励,激励士气。
“来了!”
有墩台燃起了狼烟,说明发现了鞑靼骑兵来袭。
鞑靼数万骑兵风卷残云一般穿过墩台。
墩兵不敢冒头,面对如此恐怖的骑兵群,莫说一墩之力,就是胡豅的三千兵,也不敢摄其锋芒。
“参见胡总兵!”
顾荣派人来送信。
展开一看,顾荣的意思是放大股骑兵过境,袭击鞑靼骑兵的尾巴。
“大帅派我们来,不是捡便宜的。”
胡豅喃喃自语:“大帅一定会有动静的,他绝不会甘心,放鞑靼骑兵过境的。”
“可大帅会做什么呢?”
胡豅放下纸笺,让人把地图拿过来。
他盯着地图看。
之前布下的陷阱,似乎一直都没用上呢!
“派夜不收去探,这股骑兵有多少人!本总兵要准数!”胡豅要重新制定方案。
当初于谦是想把鞑靼败兵往陷阱里面赶。
现在鞑靼骑兵一心回家,若我是大帅,会怎么做呢?
“附近的河流在哪?你们平常如何取水?”胡豅忽然问。
一个墩兵告诉他,他们喝井水。
“井?这附近有几口井,你来标出来。”胡豅把地图推过去。
墩兵标注。
胡豅登时眼睛一亮。
鞑靼人很谨慎,未必愿意去河流里取水,他们肯定会从当地人用的井里取水。
可在井里撒毒药。
或者干脆毁了井,逼他们去河里取水。
“附近可有必经之路?”
这个还真没有,这一片是平原,每一个点都能翻越长城回家。
却在这时,夜不收将人数报上来。
约莫有两万人。
鞑靼分兵了,应该兵分三路回家。
不对!
按理说,鞑靼不会分兵的!
人多力量大,现在是回家,自然是七万人大部队一起行动更安全。
一定有理由,让他们被迫分兵。
“大帅动手了!”
胡豅当机立断:“不要浪费毒药,下令二十人为一队,由一个夜不收,一个墩兵带着,去高岗上设伏!”
“所有人盯着这个墩台的狼烟,一旦狼烟燃起,就对着骑兵扫射!”
“不计较弹药,骑兵攻山,你们就逃!”
“不惜一切代价,留下更多的鞑靼兵!”
他十分确定,一定是于谦,迫使鞑靼分兵。
没错。
于谦发现空营之后,就派人去追。
但他没傻乎乎的跟着人家屁股后追。
而是,分析鞑靼囤积物资的地方,派人提前去埋伏,再派几队人远远坠着鞑靼兵。
等鞑靼兵去取物资的时候,全都中了埋伏。
损失惨重。
毛里孩天天张嘴骂娘,把于谦祖宗十八代都骂上了。
这还没完,于谦轮流派人袭扰他们,不许他们晚上睡觉,更不许他们停下脚步,停下脚步就用火铳打他们。
箭矢、铅子跟不要钱似的往里面砸。
逼着他们往前走。
而鞑靼兵调头来打,明军就撤。
反反复复,像赶马车一样驱赶着鞑靼兵。
完全是无赖打法。
却让鞑靼兵苦不堪言,短短五十里,走了足足两天。
一个个神情萎靡,随时都有崩溃的架势。
这些兵都是强制吸入翁牛特部的。
打顺风仗战意高涨,抢缴获的时候一个个奋勇杀敌,结果被大明袭扰的时候,个个心怀怨怼,心里恨透了毛里孩。
毛里孩迫于无奈,只能分兵。
分成三路。
后军阻击袭扰的明军,前军探路,中军负责押送物资。
但是,战场上鞑靼彻底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