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你们这群宗室渣滓统统革除玉碟(4 / 7)

开始锻炼,吃饭。

然后上朝。

早朝上。

先讨论了广西事。

但朱祁钰只要放权,从来不插手,只是听了听奏报而已,没有做出回应。

“诸卿,方瑛、朱仪、朱永坐镇两广,不必担心。”

“侯大狗也乱不起来。”

“当务之急,是北方三个都司。”

“尤其汉州都司,必须立刻占下来。”

“令天下卫所,抽调一批人来,移入三大都司。”

“令玄甲军北上,驻守汉州。”

朱祁钰沉吟道:“朕在想,如何快速归化漠北呢?”

“李贤、王恕、李秉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朕相信他们。”

“但中枢也不能坐享其成,总该做点什么。”

“朕之前说过,要把地名换成汉名。”

“可咱们汉人起名能力堪忧啊,就说京畿,通州、顺义、怀柔、密云”

“这名字,好记却难听。”

“彰显不出我朝的霸气。”

没错,看看地名就知道,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西、江南、广西、广东,起得都这么随便。

“陛下,这些都是古名啊,寓意源远流长,哪里难听了?”胡濙理解不了,他认为地名简单好记,富有寓意。

唯独不浪漫,没逼格。

“诸卿,你们想过没有。”

“我华夏诗词歌赋,文采斐然,雅俗共赏。”

“既然没有地名,何不由我们创造出新地名。”

“人杰地灵。”

“有个好听的地名,只是第一步。”

“还需要让这个地名有文化、有历史。”

“就如中原城市,历史源远流长,诞生出来无数文人墨客、文臣名将,这才铸就了城市的厚重。”

“既然都是新地,那咱们就改变历史,将诗人词人文学家,乃至我华夏杰出文臣名将,杰出君主,将他们的名字、历史、文化,融入新地区。”

“也许一代两代人,还不会接受。”

“只要过了三代,他们就会知道,这个地方,诞生出令世人敬仰杰出伟人。”

“一旦此等观念深入人心,他们就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是华夏人!而非异族!”

朱祁钰停顿下来:“诸卿都是学富五车之辈,今日朕就允许尔等,改变历史。”

“将照耀华夏的无数先人,放在新的地区上。”

“用他们的杰出成就,来命名此地。”

“再从诗词歌赋中去挑,每一座城市一首诗,刻在城门之上,让百姓知道,这首诗是给这座城市写的!”

华夏的地名,会让人觉得没文化。

朱祁钰就要改变地名,让地名变得有文化。

华夏四千多年历史,最不缺的就是璀璨文化。

“陛下此计甚妙!”

叶盛高声道:“我华夏四千四百年历史,随便挑出一个地方,就有无数名人志士,脍炙人口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

“莫说填满区区漠北,就是填满天下,那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就是我华夏文化!”

叶盛这句话带着浓浓的自豪感。

而且,朝中哪个不喜欢舞文弄墨,写不出千古诗篇,但写几句优美、有逼格的话,那还不手到擒来?

“陛下!”

胡濙出班:“此皆是术,非道也。”

“名字起得再好听,也得守住才是啊。”

胡濙直接泼冷水:“何况,您将我华夏伟人送去蛮夷之地。”

“后人读史书时,只会一头雾水,反而弄不清楚我华夏伟人,究竟是出生在何地!”

朱祁钰并没生气,反而点点头:“确实,华夏文化,是四千四百年来无数先人,为我们编织出来的。”

“就写此人曾在此城居留。”

“然后写下壮烈诗篇,亦或是,做出了杰出的事件,如某某战役,等等。”

“诸卿酌情编吧。”

“每一座城池,都要编出,都有我华夏人留下的足迹。”

“一定要优美动听,却还要厚重深远。”

“朕会令人刻在城门上。”

朱祁钰根本就不担心守不住的问题。

三大利器在手,鞑靼又被打光了,连这还守不住的话,他朱祁钰直接退位让贤算了。

“陛下,当务之急是移民。”胡濙又道。

朱祁钰瞥他一眼。

今天这老头吃枪药了吧?攻击性咋这么强呢?

心里有气儿吧?

朕临幸了他孙女,给让这老头整破防了。

哈哈!

“朕已经令人迁居了,士绅不愿意去新建的都司,那就留在长城内,万全都司和辽东都缺人。”

“至于各省的罪人,全都往汉州都司丢!”

朱祁钰敲动手指:“朕打算派兵,各地剿匪,再将地方各城乡的地痞流氓,全都抓起来,丢去汉州!”

“内阁拟旨,每个县,抓一千个地痞流氓,作为今年考核的主要业绩。”

“再令都察院和监察司下去查,如果有以良善冒充流氓者,将参与者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