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黎鐉京师见闻录朕就是蔑视安南了(6 / 7)

都够安南国活十年了。

所以黎鐉和阮敏,非要面见皇帝。

“罢了,本官代为通传吧。”齐政发觉自己非常无能。

朱祁钰正在看方瑛呈上来的奏章,他对广西的安排,叹息道:“可惜了,未竟全功呀!”

他还没想好,如何处置逯杲。

缇骑的用途已经是鸡肋了,打散进入厂卫吧,没必要单独存在了。

“皇爷,鸿胪寺通传,安南使者非要面君。”冯孝趁着皇帝喝茶的间隙进言。

“齐政这点事都办不好吗?”

朱祁钰放下茶盏:“无能之辈!”

“朕看他擅长搞情报,不擅长搞外交,入军纪司吧,品级不变。”

“宣进来吧,朕见见他们。”

“皇爷,就在这里诏见?”冯孝认为,如此诏见,彰显不出大明的强大。

“强大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真正的实力。”

“少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他们敢不服,朕就用军队打到他们服为止!”

朱祁钰最讨厌那种,全靠嘴吹,除了吹别的什么也不会的。

大国实力,永远是打出来的。

他站起来活动活动。

然后提起朱笔,在方瑛的奏章上写道:“两广之事,尽付于卿之手,不必忌讳中枢,两广搞乱了也不怕。”

“大乱后才是真正太平。”

“但当以民为主,战火控制越小越好,尽量不要殃及池鱼,受到波及的百姓,尽量补偿。”

“急需的钱货、物料,罗列出来,朕会尽快拨付,恢复两广生机。”

“广西狼兵,安置在广东一些,数额你来裁定。”

“夷平广东后,琼州府也要夷平,但不可安置土人,移些汉民过去,教化当地百姓。”

“广东新巡抚薛远有大才,你要酌情用之。”

“治理广东,首要治海,海平则广东平。”

“治海就要有船。”

“朱永必须牢牢驻扎在广海卫,任何人不许调动,造船最重要。”

“广东之治,也在于海,海开则广东丰,你主治广东后,可酌情令百姓下海捕鱼,不必过于限制。”

“广东之昌,首在商贸,其次则是海产、盐、果蔬等物,内陆稀缺海产和果蔬,但要想办法运送。”

朱祁钰长篇累牍,写了万余字,还意犹未尽。

惠州府之乱,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因为欧信在,翻不起风浪的,凭此乱,欧信的恩赏也能返回去了。

方瑛已经折返,平定广东,近在咫尺。

当务之急,是如何大治广东,乃至广西。

看见皇帝奋笔疾书,冯孝一直候着,直到皇帝笔落,又详细看一遍,改一改错字,才将奏章合上。

他才进言道:“皇爷,安南王子已经在偏殿候着呢。”

“嗯,宣进来吧。”

朱祁钰觉得有句话要加上,他又提笔加上一句话:“你在广东放手去做,朕给你撑腰!”

黎鐉和阮敏,寥寥几个安南官员。

慢慢进殿。

本以为要三拜九叩行大礼,却发现皇帝在奋笔疾书,压根就没注意他们入殿。

冯孝轻咳一声,他们才行大礼。

朱祁钰十分没有礼貌,他压根就没看一眼,精力都在奏章上面呢。

黎鐉小心翼翼打量着这位专注的皇帝。

他就是打得瓦剌、鞑靼惶惶不可终日的景泰皇帝?

怎么这般无礼呢?

他心中圣神文武的形象正在崩塌。

“唔?来了?”

朱祁钰缓缓开口,他已经不具有南直隶口音了。

张嘴就是北直隶口音了。

而黎鐉却说的是南京官话:“外藩黎朝安南王子黎鐉叩见天朝皇帝陛下!”

礼节做得很足。

但良久,才回应一声:“唔。”

朱祁钰压根就没把这场会见,当成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场合,而是单纯地是皇帝诏见县官的感觉。

真理,永远在火铳的射程范围内。

硬气是打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礼节做的再多,又有何用?

这些繁文缛节,该废的废,总搞这些,浪费时间。

阮敏眼中闪过一丝不快,认为天朝皇帝不将王子殿下放在眼里,这是对安南国的蔑视。

“陛下,外臣有话要说!”主辱臣死,阮敏高声道。

打断了皇帝的思路。

朱祁钰皱起眉头,冯孝刚要呵斥,他则摆摆手,抬眸道:“何事?说!”

“陛下,外臣有三言,请陛下详听。”

“其一,我朝王子以人臣之礼拜见陛下,陛下当以君王礼回之,此乃周礼也。”

“其二,陛下以常服诏见外国使臣,乃蔑视安南也,不能彰显宗主国圣天子之神威。”

“其三,从外臣入殿以来,陛下心不在焉,对吾等敷衍至极,此举有违礼数。”

“请陛下,正视外臣等!”

阮敏说得掷地有声。

他以为这叫据理力争,虽在国外,也要为安南赢得颜面。

冯孝却吓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