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是提升银子硬度,让民间难以仿制;
二来是中和银价,说白了就是掺水,历朝历代都这么干。
说着,董赐进献上来几枚。
朱祁钰拿着,确实质地不一样,软硬程度不一样。
“皇爷,这是纯银打造的,质地绵软,不适合流通。”
“这枚加了特殊东西,质地变硬,但根据那银匠说,此物不好寻找,奴婢担心造价会提高。”
“还有这一枚您看看,质地和银子很像,但它不是银子造的。”
朱祁钰发现还真是。
“这是铁里面加了东西,造出来的,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董赐说。
“那这不产生假币了吗?”朱祁钰皱眉。
“皇爷,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董赐道:“但只需改革技术,在模具中设置防伪标识,就能减少仿制的可能性。”
就像银票,用最笨的方法,用手画。
“机器方面呢?”
朱祁钰放下银币:“用手工肯定不行,国朝这么多银子,多久能铸成银币呀?”
“而且,手工铸造容易仿制,不如机器铸造出来的。”
朱祁钰恰恰说错了,手工制造的才不容易被仿制,因为手工是独一无二的。
“皇爷,奴婢就为此事入宫的。”
董赐不好意思道:“奴婢想从军器局调一个人来。”
“哦?军器局中有大才?”朱祁钰看向冯孝。
冯孝表示不知道。
董赐却道:“是个木匠,叫裴木头,很多人都说他的铁工、木工双绝。”
“巧了,这个人朕还舍不得给你。”
朱祁钰笑道:“不过朕可以让他帮你设计一款机器,冯孝,去把裴木头宣来。”
“皇爷,此人对军器局也有大用?”董赐问。
“这家伙真是个天才。”朱祁钰也觉得大明不是没有天才,而是没有被挖掘罢了。
加更完毕!五万字,更完!明天的更新在下午,争取在四点前更新出来,后天就恢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