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子之位,绝不可更改!”
他特意加重“绝”字,不容更改。
朱见深浑身一软,差点坐在地上。
这是让我死啊?
我也是犯贱,为什么帮皇帝说话呢?
“从即日起,太子入内阁听政!”朱祁钰要给朱见深权力了。
问题是朱见深今年才十一岁呀!
连经义都没学完,怎么听政?
“陛下,请听老臣一言!”
见皇帝越来越离谱,这是把太子往死里逼。
倘若太子回去就自尽,皇帝也下不来台。
天家彻底成了笑话大家。
胡濙开始和稀泥:“陛下和太子亲情,寸草春晖,亲密无间,天下臣民都知道。”
“圣母极少在朝堂上露面,见到群臣,言语间难免激动了一些,还请陛下恕罪。”
“而太子幼冲之年,经义尚未读完,如何能治政呢?”
“陛下又是壮年,未来有几十年培养太子,何必着急这么几年呢?”
“还请陛下宴请名师,为太子讲解经义,待其成年后,行冠礼之后,再入内阁听政,为时不晚。”
“太子殿下,回东宫后,当日日苦读,读书之事,不进则退,日日不辍,方可成才,没有捷径可走。”
胡濙又磕个头:“还请陛下切莫着急,揠苗助长,反而将璞玉雕废,美玉添暇,美中不足,必成陛下平生憾事。”
这是帮皇帝找台阶呢。
真让太子去听政,以后如何废太子?
太子被废,难道押往中都幽禁吗?还是说封其做亲王,外藩于国?太子会不会想办法造反呢?
宁王之事,历历在目,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同时。
也在帮朱见深说话,给朱见深留一条后路。
顺便还消弭孙太后说错话,带来的恶劣政治影响。
可谓是四方讨好,极尽圆滑。
朱见深向他投来感激之色。
孙太后也松了口气,火力全开的皇帝,她也有点承受不住。
“老太傅说得对呀!”
孙太后绽放出笑容,借坡下驴:“哀家头发长见识短,懂什么朝政呀?”
“还是您说的妥帖,不愧是当朝宰辅,大明柱石。”
“陛下,今日之事,乃是三龙降世,此事事关社稷,还请速速决断。”
您少说两句话,老夫还能多活几年。
胡濙捏了把冷汗,皇太后说话口无遮拦,好悬把大明带去灭亡,和您真是操心不起。
朱见深也跟着松了口气,亲奶奶还是疼他的,没有过分逼迫皇帝。
但是,皇帝抓着他的肩膀。
他背靠着皇帝,无法捕捉皇帝的脸色,也无法揣度他的心思。
“太子虽年幼,但聪慧机灵。”
“朕就为其宴请天下名师,劝太子进学。”
“三年后,和天下生员一样,参加景泰十二年恩科。”
“朕希望太子考中进士,让天下臣民看一看,朕的太子是有才有德,不枉朕培养一场。”
朱祁钰放开了太子,走上丹墀。
噗通!
朱见深浑身一软,扑倒在地上,然后调转过脑袋,磕头谢恩:“谢陛下恩典,儿臣一定会苦读经义,不让陛下操心费神。”
这么聪明的儿子,要是朕的亲儿子就好了。
朱祁钰欣赏他的机灵劲儿。
回去后,他就知道该如何调皮捣蛋了,一定要会听皇帝的话。
倘若熟读经义考中进士,这番话就成了一道催命符。
“太子孝心,朕已知之。”
朱祁钰话锋一转:“你认为三个孩子,该留谁去谁?”
朱见深神色刚松,转瞬就吐血。
您还让我活吗?
这三个孩子,无论怎么算,第一个死的就是胡妃的儿子,他是老三,怎么着也轮不到他承嗣大统。
而胡妃的爷爷,刚才帮了他一把,他转头就撕咬胡濙?
我是太子,不是疯狗!
“儿臣纨绔,不知该如何选择。”朱见深只能装傻。
“随便说吧,你年龄尚小,又是半君,无人敢怪罪你。”朱祁钰铁了心用朱见深当靶子。
于谦却松了口气,有太子顶缸,应该用不上他了吧?
朱见深眼泪流了出来:“儿臣不知。”
“你又不是傻子,有什么不知道的?”
朱祁钰冷喝:“朕让你说,你就说!”
朱见深向胡濙求助。
胡濙却嘴里发苦,他不该帮太子说话的。
&t;divtentadv>他弥合皇太后、太子和皇帝的矛盾,显然是不对皇帝的胃口。
所以,转眼之间,皇帝就把火烧到他的头上。
“回禀陛下,儿臣以为当以长幼排序。”
朱见深言下之意,就是先杀胡妃的儿子。
胡濙脸色一白,太子果然是个白眼狼!
旋即喟然长叹。
皇家争斗,最好不要参与,哪怕他胡家也是皇亲国戚,也别蹚这浑水。
以前皇亲国戚值钱,那是因为少。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