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杀穿士族倭寇犯边会说汉话者为(3 / 9)

移流民,手段温和,并没有大开杀戒,反而得到了好名声。

再看看王竑,落个王砍头的名声,在和州、太平府、宁国府大开杀戒,杀得人头滚滚。

总共清扫出来四十多万流民。

这些人全部送去广西。

广西像块海绵,多少人都能容纳进去,毕竟还有安南可以安置,就稀缺汉人。

张凤和李震在安置。

而在京师。

京师官员也在移民西北。

前半年移民宗室,后半年移民百姓,往甘肃填充人口。

北直隶移走的算不上流民,但都是黑户。

皇帝下旨清扫,结果扫出来近百万黑户。

这些黑户,多被流入宁夏、甘肃两地。

而在养心殿上。

朱祁钰正在诏见杨璇:“在南直隶做的不错。”

“微臣不敢居功。”杨璇磕头,眉眼之中闪烁着惊喜。

从南直隶罪臣家中,共筹集一万三千艘海船,四万多艘江船。

运送流民、押解银两入京,用的就是这些江船。

“王福调任户部,你来做顺天府府尹。”

朱祁钰认真道:“朕叮嘱你两句话,你是朕的人,心眼要向着朕。”

杨璇脸上喜色一僵,赶紧磕头。

“第二句话,南直隶海船之事,任何人不许泄露,就当没发生过。”

“微臣遵旨!”杨璇磕头。

“你是聪明人,朕相信你明白其中道理。”

朱祁钰打发他走了。

原应天府府尹杨璇,升顺天府府尹,原顺天府府尹王福,调任户部。

圣旨发出,内阁盖印,颁布天下。

朱祁钰放下奏章,走到地图前:“冯孝,你说南直隶必须要放两个国公吗?”

冯孝打了个激灵:“皇爷,南直隶兹事体大,不能在北京一言定之。”

言下之意,是必须您巡幸南京,才能决定。

“杨信在江西有多少兵了?”朱祁钰忽然问。

“回皇爷,根据最近的奏报,有十一万了。”

朱祁钰指着地图:“江西杨信在左,山东朱英、项忠在北,王诚、欧信在西,任礼在中都,胡豅在南,宋伟、李震俱是朕的爪牙!”

“朕手握雄兵百万!”

“还怕区区士绅?”

“传旨王竑,杀得不够狠,不必担心局面不可收拾,朕会亲自为他收拾残局!”

朱祁钰冷冷道:“告诉他,只管杀便是。”

“令阁部准备,朕不喜欢北方的冬春,明年春季,朕欲巡幸南直隶,去看看南京春光。”

冯孝眼皮子一抽:“皇爷,是不是太早了?”

如今是改革的关键时期。

皇帝一去南直隶,可就直接把火药罐子点炸了,彻底没有回旋余地,彼此必然厮杀。

届时中枢必然不稳,万一有人在北京迎立倭郡王!

问题可就大发了。

等皇帝回京收拾残局,所有改革恐怕都要被迫停止。

再捡起来,起码需要几年的时间,到时候皇帝还会有这个精气神了吗?朝中名将名臣凋零,还能支撑起来改革吗?

“宜早不宜迟,南直隶不清扫,朕就一日不可安枕。”

朱祁钰道:“让大明两大名将,为朕戍守中枢,着实是浪费时间啊,朕等得,但于谦、范广多大岁数了?他们还能为朝征战几年?”

“南直隶必须要去,干脆现在就去。”

“朕手握二百万雄兵,谁敢杀朕?”

这是朱祁钰最大的自信。

天下掌兵的,都是他的心腹,倘若倭郡王复辟,他的爪牙们必定没好下场,只能拥护他。

再说了,他还会不防范朱祁镇吗?

“皇爷!”冯孝看了眼南宫方向。

朱祁钰撇嘴而笑:“朕在考虑,是不是要开太庙,请他上路呢?他已经没用了!”

以前需要朱祁镇为他稳定局面。

但现在不需要了。

直接杀死便是。

噗通!

冯孝吓得跪在地上:“皇爷,若您动手,大好局面就瞬间土崩瓦解了呀!”

“他还没这么大能量!”

但冯孝不这样看。

如今中枢地方、宫中府中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正是这种平衡,才能让矛盾缓解,彼此勠力同心。

中枢政治环境宽松,地方才能做实事。

若官员人人自危,天天想着如何站队,谁能安心做事呢?

朝堂百官已经选择性遗忘了朱祁镇,倘若这个时候,皇帝开宗庙,杀掉朱祁镇,会造成什么恶劣的政治影响?

朝臣自危,新政戛然而止。

所有心血付诸东流。

但朱祁钰却不这样想,他认为人心趋利,他只要能给所有既得利益者更舒适的政治环境,这些人就能为他卖命。

跟朱祁镇死活没有关系。

“皇爷,奴婢不懂朝政,请您询问老太傅、邢国公,请他们做决定便是。”冯孝磕头。

让他们说,肯定不会同意呀。

不管怎么说,朱祁镇都当过皇帝,臣子若撺掇皇帝弑杀君王,那是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