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文武庙 圣庙 帝王庙(可跳订是名(3 / 7)

,和郭嘉还不一样,郭嘉的奇谋震古烁今,荀攸拿得出手的是斩颜良诛文丑。

若郦其食能入,樊哙、王陵、灌婴也该入武庙。

但皇帝正在想方设法拿回祖制的解释权,修改就修改喽。

朝臣却说,没有地方啊。

那就看三国了。

“朕以为当从黄帝始,历朝历代开国君主,有作为的中兴之君,都有资格入庙!”

像贾诩、诸葛瑾、法正这样的,真去东汉,估计家门都出不了吧?都是寒门,没机会出头的。

朱祁钰道:“引起建庙之事,是从流民问题引起来的,当时朕要恩赏一笔钱,遭到诸卿的拒绝,才说起了建庙之事。”

李冲是孝文帝改制的重要推动者。

帝王庙的标准也不能太高,若按照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的标准定,能入庙的寥寥无几。

盛唐的名单: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张柬之、娄师德、桓彦范、李多祚、敬辉、宋璟、张九龄、卢怀慎、苏颋、张嘉贞、源乾曜、魏知古、张说、颜真卿等等。

朝臣倒是一致认为,盛唐名单不能再扩充了。

蒋琬是蜀中名相,蒋济是魏国太尉。

姚夔摇摇头:“蒋琬占了诸葛亮的光,所以能入,费祎、蒋琬是后诸葛时代的蜀相,若他们入庙,姜维也该入武庙。”

朱祁钰道:“朕看东汉没有名臣,不录了。”

可怜巴巴的宋太祖,放眼望去,都是他的仇人,唯一进入的宋朝皇帝,还不是他的后人。

这话公允。

“太宗皇帝靖难功成,和姚广孝是分不开的,只是大师是化外之人,不喜凡尘俗世,若朕一意孤行将其奉入文庙,大师英灵是否会不安呢?”

五帝也是版本很多:

“朕以为,以后称圣者,都可入圣殿,但只能供牌位,不供金身,除非其人功绩,超过至圣先师,超过武成王姜太公。”

王猛被放入武庙了。

反而南朝全是名将,北朝多名臣。难道作者查错了?

南北朝入文庙名单:苏绰、杨愔、褚渊、李冲、高允、卢辩、独孤信。

姚夔坚持。

五胡十六国:宋配、张宾、王猛、权翼、阳骛、封弈、张衮、崔浩、王买德、尹纬、程遐等等。

张良和姜子牙比起来,还是姜子牙更牛。

“郭守敬也可入文庙,天文、历法、治水都是大事,郭守敬是其中全才,朕也希望,大明也有这样一个全才,辅佐于朕。”

东汉二百来年的人才,在三国时代,蜂拥而出,爆炸式涌出来。

朝臣提出来的东汉人杰:窦融、卓茂、桓荣、班固、赵憙、祭肜、虞诩、马贤、王景、杨震、李固、杜乔、桥玄、陈蕃、张奂、黄琼、黄琬、卢植等等。

比如窦融,窦融是军阀出身,他所谓的功绩,吹出来的居多。

至于南宋皇帝,就别想太多了。

将其和张良、郭嘉、刘穆之并列。

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娄师德、宋璟、张九龄几个人是必入的。

“但既然是圣殿,就不是谁都能入殿称圣的。”

“朕既设这一殿。”

“陛下,若郭嘉进入,那么张昭、张纮也没有悬念”

“陛下,老臣以为顾雍,也是鞠躬尽瘁的典型,应该入庙。”姚夔忽然道。

还有杨赐,吹得天花乱坠,他儿子是杨彪,孙子是杨修,出身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史书也不知道是他后人鼓吹的,还是真的那么厉害?反正有待考证。

“陛下可赐几棵果树苗、桑树苗,令其栽种后,皇家商行去收他家的瓜果、蚕丝。”

“朕打算设九殿九坛。”

太祖皇帝不是鞋拔子脸,不是出门吓死鬼的长相。

比如李固,吹得天花乱坠,小故事一条一条的,拿出来唬人行,但进文庙就差点意思了。

“陛下,塑神像,是否会对先帝不敬?”胡濙担心。

元朝人杰可就多了,第一人选,就是耶律楚材。

“陛下,高士廉被重用,更多因为长孙皇后之母舅,其功远非房谋杜断而比,萧瑀数次罢相,功过难定,是以老臣觉得不入。”姚夔道。

比如蓝玉,进入武庙之中。

有意思的,列举出来的人,都是北朝英杰。

论打仗,好像真的没人超过姜子牙。

朱祁钰说了软话,又争论一会。

“再加入蒋琬,蒋济。”

夏元吉是治世能臣,执掌财政,永乐皇帝能五次北伐,和夏元吉的能力是离不开的。

像梁丘贺这样的易学大师,朱祁钰就没有提及了,只当不知。

朱祁钰笑道:“朕没说建在内城啊,建到外城去,令钦天监好好选址,在朝阳等各城都可以,挑选好地方就能修建。”

朱祁钰直接把他们划掉:“南宋就孟珙、余玠、文天祥有资格入庙。”

辽国和金国各挑一个。

&t;divtentadv>辽国:韩德让。

因为段秀实和高骈,属于名将。

朱祁钰道:“太祖皇帝对张辽、张郃、荀彧、荀攸评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