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人单纯,县尉也没那么多心眼:“我姓陶,以前跟汤州伯打仗的,给汤州伯当过亲兵。”
“这些奴隶,都是我亲手抓的呢。”
他满脸得意,一边说,一边让人将奴隶数字登记造册,再一一核对后,让这边签字按手印,才算彻底交接完毕。
“县尉大人,那其他的奴隶,什么时候能到位?”
“别等了,到不了了。”
县尉苦笑:“我听县里的说,移过来的人太多了,一家能摊一个奴隶就不错了,听说这还耽搁北方治水呢,中枢都闹呢,皇帝爷爷特批,才把奴隶给你们。”
这一听,皇帝不是说话不算话吗?给了奴契,不发奴隶?
“那奴契不没用了吗?”
“有用,奴契用途大得很。”
县尉告诉他们:“你们都有贩奴证,可以拿着这个证自己去抓奴隶,也可以雇人去抓,抓到了自己用也行,卖回老家也行。”
“反正贩奴证和奴契才是最值钱的,你们要保管好,丢了不补的。”
族长听得出来,他话里有话。
赶紧塞个银币给他。
县尉憨厚地笑了:“这地都没荒着,知道啥原因吗?”
“我,跟着总督大人打去了老挝,兵临老挝王都。”
“老挝王害怕,就派人给咱们种地。”
“你们要是精明点,就把这些人变成你们的奴隶,不就来了?”
这一族一听:“那、那会不会引起圣上不满?”
他们是真怕皇帝啊,皇帝是不讲武德的。
“皇帝爷爷?皇帝爷爷对我们可好了,怎么会生气呢?”他一个广西土人,不懂被皇帝支配的恐怖。
说到这里,他又不说话了。
族长又使个银币。
“嘿嘿,我告诉你们,我家里有十二个妾,知道咋来的吗?”
县尉怪笑:“皇帝爷爷说了,这交趾是咱们汉人最大,这天下是咱们汉人的,其他人都是奴隶。”
这一听,好像移民交趾也不错啊。
大明最底层就是佃户了,但佃户和奴隶可不一样,奴隶随便打死,佃户可不行。
“可记好了,不能让这些人得到武器,他们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是能打仗的,一定记好了。”
县尉叮嘱一番,便下值了。
晚上,这一族人坐在一起商量。
所有移民都是以家族的方式移民,家族共有一张纸,上面写的明明白白,地里有多少人在耕种。
“咱们也没家丁了,怎么把这些人变成佃户呢?”
“不是佃户,是奴隶了。先哄住呗,再一点点变成咱们的奴隶。”有人建议。
“听说县尉的兵,可以雇佣,咱们可以雇佣他们呀。”
这回大家都明白了,一人四张奴契,人是这么来的。
先给几个奴隶用着,用这些奴隶,把种地的变成奴隶,不就有势力了吗?
一个县的人口多寡,是按照地来划分的。
皇帝赐了很多土地,但土地都是分散的,有熟地多少,生地多少,森林地多少。
像开发过了的县城,分的地就会少,人口就很多。
像森林多的地方,就是人少地多,但这些土地,需要有人去开垦。
陶县尉掂量着银币回家,想沽酒喝,都喝不到。
交趾人是富,但没有物资呀,物资都得靠内地供应。
而且战争刚刚平定,过来做贸易的商贾并不多。
所以,交趾物资匮乏。
广西兵个个富得流油,但想吃个罐头都吃不到。
当然,他们虽富,但娶的娘们多,生的孩子也多,就像这陶县尉,纳了十二个妾,家中有十五个小崽子。
平均算下来,其实也不富裕。
还得玩命干。
坐在桌子前,看见盘子里的菜,眼珠子都绿了:“怎么又是菜啊?我是兔子呀?天天吃菜吃菜吃菜,老子当兵的时候,都不吃这个!”
“官人,买不到肉啊,听说那物资船到了港口,就被一抢而空了,根本就到不了咱们这小地方。”
陶县尉道:“那些该死的商贾,咋不过来做生意呢?老子有多是钱,不出去啊!”
为了方便接收移民。
朱英下令,在各地建筑港口。
每天都有大批次往返内地和交趾的船支。
大明通往交趾,主要有三条路线,一条是走陆路,穿行广西,一路南行。
一条是在内地走河,到了广西凤凰府改走海船,走海船沿着交趾停靠,江南移民,就是走这条路的。
另一条路,则是全程走海。
但基本都是走内河,再走一段海,多在鸿基港停靠,然后再改走江船,毕竟大海上有倭寇,风浪又大,出了点事谁也担不起责任。
大明到交趾的航线,非常繁忙,每天都有上万艘船支往来。
但是。
移民速度慢,是慢慢移,带着家产、拖家带口的移民。
这就使得物资船,无法及时运送。
想来交趾做生意的,根本无法走内河行船,因为都被官船拥堵住了,要么走陆地,一点点挑着过来卖;要么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