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必须将汉化推行下去瘦马案余波(6 / 8)

“朕将这些圣物,建寺于中原。”

“让那些虔诚的信徒来中原朝拜。”

“那么这些土地,就永远脱离不了大明了。”

朱祁钰心情很好:“佛教的起源地,竟然不信佛了,真是愚蠢。”

“大明就是佛教的中心,天下信仰者,皆该来大明朝圣!”

“谈妃不是要捐一座庙吗?”

“朕出资,在北方建庙,去印度请梵文经书来做镇寺之宝,将佛教的一切,都搬来大明。”

一听皇帝要建庙,冯孝眼睛亮起:“皇爷,在京师建?”

“京师寺庙太多了,在附近建。”

其实,喇嘛庙的中心,是在南京。

从太祖皇帝开始,就在南京多建喇嘛庙,后来的皇帝,也都在南京建庙,让乌斯贜喇嘛来南京。

但朱祁钰不止建庙,还允许他们传教。

只要他们汉化,什么条件都可以谈嘛。

朱祁钰沉吟道:“以后经书翻译,无论各教,刊印的经书,必须附带大明地图,写上:华夏之土,一寸不可缺。”

“让宫中画地图,画完之后呈上来给朕看。”

“每一寸疆土,都给朕画进去。”

冯孝不懂,画这个有什么用啊?

这叫民族自豪感。

只要疆土深入人心,无论信仰什么的人,都会知道自己是华夏人,不会忘记自己的根,而疆土也就不会丢了。

关键信仰,是非常可怕的东西,一定不能埋下任何分裂的种子。

务必让各教人士,首先把大明视为自己的家,然后才是信仰,如此一来,肉永远烂在锅里,不管谁当皇帝,领土不会丢了。

“送去内阁。”

三道奏疏,朱祁钰全部看完,让人抄录一遍后,送去内阁。

翌日早晨。

叶盛受宣诏入宫。

朱祁钰将陈舞阳上的奏疏给他看。

“可知这江都知县熊瓒?”朱祁钰对此人没多少印象。

“微臣知道,臣主持京察,其人评级还算不错。”

叶盛道:“但其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导致在本地风评很差。”

“臣多方了解后,发现此人的确是块硬骨头,但不会当官,无法政通人和,当好一任父母官。”

没错。

想当官,其他能力是次要的,首要的是和同僚相处的能力,毕竟很多工作,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联合工作的,而不是谁能一锤定音的。

情商是很重要的。

而那些情商低的,要么是能力超级强,否则都没法出头的。

熊瓒能力不知道如何,但脾气太臭,导致他不容于官场,是以蹉跎不得志。

朱祁钰颔首:“没错,大明处处是人情世故,不会处理,是当不好这个官的。”

“去交趾吧,去交趾当知府。”

“那里还是一张白纸,没什么人情世故,看看他的本事,有能力就提拔,若是眼高手低之辈,就算了吧。”

叶盛微怔,此人是入了皇帝的眼了。

“臣没有意见。”

朱祁钰点点头:“这个卢仁生供述的,你怎么看?”

养济院之事,着实有些棘手啊。

“陛下,臣以为卢仁生所言是事实。”

“民间重男轻女之风极重,若奸猾百姓将女婴送去北京,让您来养。”

“您养一年两年行,可养五十年一百年,内帑钱财再多,也会被这些人给榨光的。”

“陛下,臣以为此案就此了结便是。”

叶盛说的是实话。

三十万孩子,皇帝能养得起,三百万呢?年年都有三百万张嘴等着皇帝投喂,国家干脆当孤儿院算了。

问题是,孩子这么多,必然会出现虐待等事,皇帝的声望极为容易遭到打击。

朱祁钰颔首:“叶卿说的是实话啊。”

“朕的内帑虽然有钱,可以挥霍。”

“可等有一天,内帑没钱了,斗米恩升米仇,朕养得起时,他们叫朕爹爹,养不起时就会揭竿起义。”

“闹到最后,朕里外不是人。”

这才是人心。

“当时朕头脑一热,就做出决定。”

“如今才知道,为何历朝历代无人管无人问,主要是不敢管啊。”

“但朕既然管了。”

“就管到底吧。”

朱祁钰莫名其妙的转折。

叶盛刚要劝,皇帝却摆摆手:“听朕说完。”

“叶盛,可知朕为何非要养天下孤儿啊?”

朱祁钰走下御座,站在叶盛的旁边:“因为朕想推行教育,让天下秀才去当教师,怕是难以成行啊。”

“朕就想着,将这些孤儿,培养成医者、老师、计相等基层人才。”

“等他们成年后,放到基层去。”

“为朕效力。”

说到这里,朱祁钰嘴角弯起:“明白朕的深意了吗?”

“皇权不下乡。”

“朕非要让皇权下乡,而这些孩子,就是朕的爪牙,为朕下乡,开辟一条通道,让朕彻底掌控这天地。”

叶盛苦笑:“陛下,您只要放开吏员限制,皇权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