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陈嘉猷回国,灯塔广州,女子当家(6 / 7)

多这样的县城,真的假的?

更多的是不相信,这样的城市还不是大明的首都?

陈嘉猷失笑,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二天,有奴隶侍奉他们洗漱,印度学者对这些奴隶是认识的,都是印度人嘛,就是语言不通。

没错,印度没有统一的语言。

“陈大使,我们是要大明的首都吗?”骆石永不停问。

“这里距离京师很远很远,我们要先去广州,做好备案,才能进入大明。”

中午的时候,骆石永想去番禺转一转。

印度学者们只是从使团口中知道大明,这是他们第一次看见使团口中的大明。

“下官这就安排。”俞经道。

俞经是景泰二十年进士,是从吏员一步步升到了县丞,他可没借用祖父的权势,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经过昨天交流,陈嘉猷得知俞经的医术和书法造诣惊人。

两人交流之后,赫然发现,俞经竟精通多国医术,俞经的医术是在太医院学的,当时他在宫中当侍卫,那时候学的。

俞经却说,大明精通医术的官员很多。

番禺只是一个县城,却极为繁华,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把这些印度人都看傻了。

他们心里只生出一个念头,这里一定是大明的都城。

用过午饭后,启程去广州。

抵达广州时,天还没黑,最先映入眼帘的,则是一座琉璃佛塔,仿照南京大报恩寺,建造的一座佛塔,这里面藏着很多经书。

印度人看傻了,很多佛教僧人,对着佛塔叩拜哭泣。

陈嘉猷也懵了,他离开大明的时候,这里还没有佛塔呢!

“大人,这座佛塔是景泰十九年开始建造的,耗时三年竣工,耗资300万两,主要来自各界的捐赠。”

“捐赠?”陈嘉猷没明白。

“陛下严旨,宫廷不许斥资建造庙观等物,但允许来自社会各界捐赠,对此中枢鼓励支持。”

“那这塔是捐赠?这么有钱?”陈嘉猷没明白,花这么多钱建个塔,事后不会被清算?

俞经笑道:“这算什么有钱呀,在广州也就算个普通商人,何况这是很多人共同捐赠的,宫中有太监,朝堂有官员都凑钱了的。”

陈嘉猷想问,皇帝没动心思?

皇帝什么德性,老臣谁不知道啊,没薅羊毛?

沥青路走到尽头,俞经亲自去结算高速费,马上就要进城池了,不能用马车了。

“这是广州城?”陈嘉猷张大了嘴巴,他离开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广州城不小,但没这么大!

就这一面城墙,看都看不到尽头!

印度人都看傻了,他们现在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城大人多!

印度人也多,但不穿衣服的人多,也许是热吧。

而明人,不说穿得多华丽,起码个个衣装整洁,走路昂首挺胸,若遇到熟人会拱手行礼,小声聊天。

城门是巨大的。

能允许八辆马车同时经过。

广州挨着百越之地,遍地都是建筑原材料,扩大城池很容易,而且广州地处海洋沿线,必须是要有城墙的。

城门口有碑文,城门上也是密密麻麻的是字,上面誊写着大明的法律条文,严令所有人遵守。

而城门口的石碑,则是每一条法案实行后,都会在城门口立下石碑,让天下人遵守。

进入城池,城池内和城池外场景截然不同。

城池内,遍地是叫卖声,沿着城墙,是一条巨长的商业街,有栅栏阻拦,两头有出口,里面卖的东西琳琅满目,什么都有。

还有很多女人在里面叫卖,甚至还有个少女,主动过来揽客,大大方方道:“几位大人,我家新进了印度红茶,要不要过来品尝一番?”

陈嘉猷傻傻地看向俞经,这少女怎么能见人呢?她想不想嫁人了?

“我们还有公务在身,今日就不去品鉴红茶了,改日再去。”俞经拱拱手。

那少女轻轻一礼,便去邀请其他人。

有个印度人见这少女水灵,偷偷吞了口口水。

那少女忽然看过来,凶巴巴道:“再看姑奶奶,把你狗眼睛抠出来!”

而这少女一嚷嚷,城门楼上有守城官兵快步跑下来:“陈四妹,怎么了?”

“他看我!”那少女陈四妹理直气壮道。

俞经立刻过来,解释道:“本官是番禺县丞,此人是印度人,刚来大明,不懂大明的规矩,这些人是要入京拜见陛下的。”

一听是拜见皇帝的,那官兵气势一弱。

陈四妹却不听那些:“他能见陛下,我也能见陛下,要不我就不做生意了,和你们一起入京,去面见陛下,看看陛下是给我做主,还是给你们做主!”

俞经无语,让那个印度人过来,跪下给陈四妹赔礼。

印度人都懵了,你们女人抛头露面还不让人看了?若在我们那块,就不是看了,而是……

“陈姑娘,这事怪我,没让他们看法律条文,就领他们进来了,您看怎么才能高抬贵手。”

俞经姿态放得很低。

陈四妹也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