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皇子封国,朕教皇子们用皇权,朱见(8 / 8)

人才,送回大明。

朱见深认为,外藩和大明,要经常交流,才能学到大明本土的先进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

藩国不能脱离大明,那样用不了几代,要么被本地同化,要么就被赶尽杀绝。

这一点他极有远见。

他虽不是皇帝亲生的,却是皇帝养大的,这份情,要一直维系住。

至于太子,他也不担心,因为当年的太子之位,是他主动让的,这份大人情,朱见淇是不会忘记的。

有了两代君主的感情,他有把握在北非立足,依靠国内不断联系,他就能夯实楚国基础。

等他百年之后,楚国就是大楚帝国了。

他的孙子,就不用装孙子了,是真真正正的皇上。

念及至此,他干劲十足。

他又要给皇帝写一封信,告诉皇帝运河开凿情况,以及他和西班牙几国对峙的过程等等,他要事无巨细的禀报给皇帝,并征求皇帝的意见,求皇帝给他派来几个大将,最好派来一个重臣,帮他稳定朝局。

这一点,他也是深思熟虑的。

框架是最难建的,他招揽了很多基层人才,但高层人才却稀缺,从大明引进是最好的。

因为藩国和本土是不分离的。

甚至,他往前走,都是皇帝给他指示的,让他建立大楚帝国,也是皇帝同意的,甚至还让他登基称帝。

只要和大明永远保持良好国际关系,那么楚国就永远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和大楚,就永远是朋友。

这一点,朱见深是最佩服皇帝的,皇帝是真的不看重那些虚名。

可请重臣来坐镇,他却没把握,因为中枢也缺重臣,尤其那种一锤定音的重臣,皇帝可舍不得放来非洲。

他得想个办法,最好从少壮派当中选一个,他们在地方也就当督抚,来楚国,却能当内阁首辅。

待个几年,再回中枢任职,完美。

他笔走龙蛇,将发生的一切,意见等等,事无巨细地写出来,送去中枢,请圣目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