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阻拦禅让,民间主动造神,请老皇帝(3 / 7)

兴安岭,在新省建造山脉,都需要石头,总不能混凝土上吧。

工部的意思是,西南石头多,可以炸毁云贵的山脉,将石头运去东北。

云贵就有了平整的土地,朝廷守卫也容易,百姓生活也方便,这些石头还有了新用处,一举双得。

环境司还在评估,是否会造成西南自然环境不良影响。

如果评估通过,就会从西南运石头去东北。

西南、西北起码目标明确。

江南却陷入了窘境之中。

江南本来是大明的经济中心,现在也是,但它的地位很尴尬,以前没有中南半岛,江南拥有天然海港,又有去朝鲜、倭国的贸易优势,手工业极为发达。

可随着大明占领了百越诸国,海港大明多的是。

而且和欧非中亚贸易,吉大港就完全取代了江南的作用。

再运回国内,是国内和国内之间的贸易了,若没有政策倾斜,广东、福建、山东,比江南能差多少?

以前江南有世界最多的手工业从业者。

现在,是机器时代了。

手工业者要么转向高端订制,要么就被淘汰了。

只要有机器,靠海,在哪办厂都一样,做外贸的,首选去汴京,做内销的,山东、江苏、浙江哪里不行?

大明版图不一样了。

江南成为了大明腰部地带,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了。

若非皇帝不遗余力的投资江南,恐怕江南早就衰落了。

是皇帝一力打造江南为大明经济中心,一力推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建立大城市圈。

现在已经不是早些年,江南士绅能威胁中枢的时代了。

那些江南士绅,不捧着点中枢,中枢把政策倾斜去中南半岛,江南就会变成下一个中原,屁都不是。

看看皇帝把科技企业,放在中部,武汉、长沙、南宁、南昌就会发展起来。

江南也就跟着喝汤。

如果皇帝不让他喝,他就得老老实实地忍着。

现在江南士绅,反而是最拥护朝廷的。

其实,中部也在衰落,武汉作为超一线城市,近几年也在衰落,一年不如一年。

同样的,吃政策太厉害。

转眼到了年关,景泰六十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

今年财政收入突破30亿。

却首次出现,财政赤字。

这些年,都有盈余,今年首次赤字,因为今年投资多,四大项目、文娱、饮品行业,都是投资风口。

皇帝后宫之中,只剩下谈贵妃一个嫔妃在世了。

因为皇帝从五十岁之后,就不再纳新人,三十多年后宫没添新人,后妃又没有皇帝那么能活,陆陆续续都死亡了。

今年谈贵妃刚满七十岁,皇帝晋她皇贵妃。

作为宫中硕果仅存的嫔妃,她好多年不管事了,和皇帝一样,她一门心思养生和著书立说。

闲暇时,她还会在女书堂里讲解医书。

民间尊称她是女医圣。

吃了年夜饭,皇帝把谈允贤送回宫中,留下太子、太孙密谈。

谈话内容没人知道。

但似乎是和禅让有关。

国庆节时,太子入宫哭诉,请皇帝不要禅让。

这可一石激起千层浪。

老皇帝觉得自己在位太久了,想把皇位禅让给太子,初时太子觉得是老皇帝的试探。

可发现老皇帝真的要禅让,不像是说说。

詹事府官员劝谏太子,不能接受禅让,因为老皇帝没有过错,非但没有过错,还是千古一帝般的皇帝,在民间极受敬爱,民间百姓都尊称皇帝是大明祥瑞。

多少人担心老皇帝驾崩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如果这股风声传出去,他这太子之位容易不保。

朱见淇刚开始没想太多,但被幕僚一说,吓得赶紧去宫中请求皇帝不要禅让。

果然,传出老皇帝禅让的消息,民间竟传出太子不孝的声音。

甚至,讲武堂、国子监学生自发到西华门哭谏,求皇帝不要禅让皇位,乞求皇帝长命百岁。

不止两个学院,京师所有大学,大学生全都来哭门。

民间很多工厂,竟因皇帝禅让而罢工,自发到街上跪求皇帝继续当下去,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被跪着的人群拥堵住,哭嚎声遍野。

头一次听说,皇帝禅让,民间百姓不同意的。

中枢以为是地方官员鼓动出来的。

经过调查后,发现民间百姓是自发的,足以说明老皇帝的民心所在。

全国各地百姓,都主动走上街头,跪求皇帝不要禅让。

太子也在养心殿外跪着。

皇帝自己都懵了。

时代不一样了,民智已然觉醒,君权神授这一套已经走不通了,他的本意是趁着自己活着,把太子扶稳了,朱家的江山还会存续下去。

可没想到,自己要退位,在民间居然引起如此可怕的影响。

几乎各个城市、农村,都有百姓自发抗议,还有人往京师走,亲自去西华门哭谏,希望皇帝收回圣旨。

正月初五,北京城整整停摆一天。

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