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着小玩具,眉头蹙起。
“管不过来的,这些人都藏在山里,咱们的人派过来他们就没影子了,也都是一些可怜人。”
讲解员不敢瞒着:“前几年允许车管配枪,后来发生很多起误杀事件,这项政策就停止了。”
“朝廷倒是对他们不是赶尽杀绝,只是让他们出来,强制汉化,进入明籍罢了。”
“这些能出来贩卖小商品的,肯定是要说汉话的,他们不敢说土话,那会被杀死的。”
“所以,这也是汉化的一种形式吧。”
隋国黑户难题,想解决只有靠时间。
几十年上百年之后,可能就不再有汉波之分了。
朱佑榷和朱佑槿不由想到他们的继藩地,同样在一片高原之上,同样生活着几千万奥斯曼人。
不可能彻底清理掉的。
韩国和辽国,未来也会这样,黑户问题解决不了。
他们在亚丁湾上船,越过伊国去许国。
众所周知,许王朱见浙,同样是个不安分的,也想称霸西亚。
可他的地盘太烂了。
一大片沙漠,只有西印一小块绿洲,卡奇湾以北,一小点点绿洲。
而许国的王都,也建在这里,在海得拉巴,改名为江都。
卡奇湾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是一大块沙漠地带,江都夹在诸多沙漠中间,好歹还算一块绿洲呢,烂地中的好地吧。
许国占有巴基斯坦全境,阿富汗一小部分,外加半个土库曼,土地非常杂。
阿富汗这块地方,大明占一块,魏国占一块,宁国占一块。
四家分润。
整个帕米尔高原,大明占一大部分,兴都库什山脉,大明占一小部分。
帕米尔高原和乌斯贜高原一样,没什么实际用途,只是战略要塞而已。
大明之所以占得多,是藩国不要。
老皇帝真不想要这些烂地,只要占据几个山口,就足够了的。
但藩国不要啊。
当时清理起来难度巨大,而且这些地方因为严重放牧,气候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清理难度大,治理难度大,管理难度更大。
这里远离帝国的心脏,帝国的触角很难管辖到这里。
帕米尔高原就成为了大明帝国犯罪滋生带。
又和诸多藩国接壤,导致这块地方是犯罪高发区,每年治理、管理费用,比伊国的财政收入还多。
这就是藩国不要的原因。
一块没价值的烂地,却要付出巨大的管理成本,放在藩国手里,要么是自动放弃,要么是名义管辖罢了。
大明就不一样了,大明是真的直辖。
本来老皇帝想设帕米尔行省的,朝廷认为实在没有设省的必要,就设一个将军管辖,帕米尔将军府管辖。
景泰六十年,划入费尔干纳省,成为大明第五十四个省。
至于到底国境线在哪,到现在也没确定。
大明是四处送。
谁愿意接盘就行,接盘就送。
藩国是不停往后退,一点都不要,甚至让着让着,大明全占帕米尔高原,国境线还在往兴都库什山脉推进。
这又是一大块破地烂地。
管理难度巨大。
里面还生存着野人,你敢信,都这年代了,还有野人,不止有还很多呢。
本来大明治理西域难度就大。
加上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治理难度翻了十倍,帕米尔将军府,都是懵逼的,驻地是一年比一年外迁,到现在,都已经迁到伊什卡希姆了。
这块地形,和隋国差不多,全是高原,土地沙漠化严重。
大明哪里是扩地啊,完全是种地干活,还是烧钱干活。
每年往这些荒漠土地上投资,高达上千万,全是在种树。
大明本来就拥有整个乌斯贜。
比后世地图大很多。
再加上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东面,地盘看着大,毛用没有。
景泰六十二年,大明统计贫困地区,帕米尔地区上榜,倒数前五名,帕米尔、兴都库什、青海、乌斯贜。
一个比一个穷。
朝廷还不能不管,得掏钱养着。
关键是,混进来一些不是华夏苗裔的人,进来享受大明福利,这让民间十分不满。
这些人压根就跟华夏没毛关系啊。
哪怕找历史,咱们硬贴上点关系也行啊,怎么找也没有的,一点关系没有。
还得进来享受最好的福利。
大明的低保,都给这块人用了。
老皇帝想着,烂地都占了,咱把喀布尔给占了吧,兴都库什山脉里也就这块是个明珠。
结果,许国不干了!魏国不干了!宁国也不干了!
之前三国就因为喀布尔差点干起来。
怎么可能让大明摘桃子呢。
哦,感情是好地你们抢,烂地全都归大明了。
老皇帝当时气得够呛。
还有杜尚别和塔什干,景泰五十九年,大明向魏国索要杜尚别和塔什干,结果遭到魏国的拒绝。
魏王一个劲哭诉,说国内穷啊。
老皇帝气得吐血,直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