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承奏疏到内阁,让内阁看着情况报丧吧。
朱佑梈哭成个泪人:“父亲在世时,就常念叨要去京师见一见皇祖父,却俗事缠身,无法去尽孝。”
“皇祖母薨逝的消息传来时,父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足足七天,再打开房间时,已经白了头发。”
“他总说,自己没在皇祖母膝下尽孝,所以皇祖母早夭。”
“父亲弥留之际,还在呼唤着祖父和祖母……”
朱佑梈已经四十四岁了,却哭个不停。
其实毛妃也活到了六十岁,算是寿终正寝。
她是得了急病,需要开刀手术的,但她不肯被医生看身体,坚持不肯手术,最后耽搁了病死的。
这事成为鄫王心中最大的痛。
鄫王总说,如果他学医的话该多好,他就可以为母亲手术了。
朱佑梈自幼是在宫中长大的。
和宫里是有感情的,看看鄫国紫禁城的一草一木,完全复原紫禁城,复原的不是蒯祥建的,而是朱祁钰改过的紫禁城。
像晋国的紫禁城,就融合了独特的军事建筑风格。
谷王的紫禁城,就融合了印度当地的建筑风格。
唯独鄫国的紫禁城,一比一完美复刻。
鄫王是年长皇子,本该做印度六王中的霸主,毕竟他是最大的兄长,可他性子偏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来。
所以,在得知徐国送土给晋国,他认为自己是兄长,有督促弟弟的责任,但他又说不了晋王。
干脆将自己在陆地上的疆土,送给徐国,弥补徐国的损失。
就像马尔代夫,本来也是鄫国的领土。
但因为晋国霸道。
他将马尔代夫当做礼物,送给晋国,消弭晋国和其他诸国的仇恨。
他做好兄长该做的责任。
但他还时时自责,觉得他这个兄长没做好,每年他都会给中枢上疏,庇护印度五王,为晋国开脱,为诸国开解矛盾。
即便晋王很霸道,对鄫王,也得发自肺腑的叫一声六哥。
朱见潮确实没本事。
但他有长者风范,他能有效处置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每次他都吃亏,补贴自己的弟弟们。
像谷国吃了大亏,朱见潮送五百斤黄金,补偿谷国。
谷王沉溺于玩乐,他则不停派使臣去督促谷王,教化谷王向善。
像许王爱搞基建,他就会搜罗各种建筑图纸,给许王送去。
宁王和许王有矛盾,每次他都会调节矛盾,让诸王恢复旧好。
别看鄫国存在感最低。
但鄫王却是印度五王心里最敬爱的兄长,他的话,有时候比太子还管用。
鄫国很弱,只有斯里兰卡一块地盘,国民3000万。
军政经实力都不强。
不是鄫国没有,而是鄫王送给了诸王,鄫王内帑空空如也,所有资产,都送给了弟弟们。
像斯里兰卡的清理,和晋国一样彻底。
因为第一遍是大明清理的,第二遍是晋国清理的,三千万国民,全是汉人。
那次清理,是晋王主动派兵来清理的,可见兄弟感情。
鄫王病逝的消息,传到整个印度。
五王不约而同起身,放下所有事情,来鄫国送葬。
就这份声势,足见鄫王在印度的号召力。
而送去大明中枢的奏疏,都只是提及鄫王病逝的消息,没有人直接告诉老皇帝。
五王心里都有他亲爹的。
亲爹年纪太大了,怕是经不起这份打击。
朱佑榷兄弟俩,在治丧后,也要乘坐宝船,前往土耳其继藩。
五王会面的情景,他们很想看。
但时间都是计算好的。
如果不按照时间走,奏报送到中枢去,会引起老皇帝警觉,所以他们的行程是不能更改的。
朱佑榷兄弟对着灵柩磕头后,便离开了鄫国。
在鄫国港口。
他们看见鄫国百姓,脸上幸福而自由,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国家,就如他们的王一样,承担着沉重的兄长责任,做好一个兄长,维系好一个家庭,才能维系好一个国家。
朱佑榷兄弟乘坐宝船,要穿过浩瀚的大唐洋,进入他们的藩国。
在登船前一刻,他们朝着大明紫禁城方向跪伏在地。
别了,故乡,再也见不到了!
他们就如鄫王一样,离开宫中后,就再也不可能返回故乡了,土耳其,就是他们的新家园。
而在宫中。
朱见淇心情真的不太好,两个时常相伴的儿子,出去继藩了。
虽然家人还在宫中,但用不了几年,也要去土耳其了,再也见不到了。
就像他那些弟弟们。
小时候,他还会担心弟弟们威胁他的皇位。
可当弟弟们走了,再也没回来的时候,他只剩下想念。
人老了,才会怀念曾经。
朱见淇刚过完五十六大寿,不知道还能不能活过六十岁。
大明人均寿命正在增加,朝中老臣活到九十岁的很多,就连皇帝今年都八十六岁了。
但寿命是天注定的,谁也不敢说,自己也能活到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