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吾为东道主(三)
就算有邹子的授意,自己都是绝对不敢算计崔瀺的。 再说了,谁算计谁都两说呢? 陈平安摇头道:“跟我一起登楼。” 青同犹豫不决。 隐官大人,你可别过河拆桥,上房拆梯啊。 骗我进去再关门杀? 陈平安没好气道:“你就只会窝里横是吧?” 青同默然,敢情我混得还不如一个黄庭国的六境武夫? 只得跟随陈平安一同蹈虚登楼,来到最高处一座城楼内,见到了一位镇守此地的老修士。 老人高冠博带,个子很高,清瘦容貌,眼神冷漠,看上去就有点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了。 青同见到此人后,道心一震,立即撤掉了幂篱和障眼法,低头作揖行礼,起身后默不作声。 因为已经认出对方的身份了。 对方不是文庙圣贤,而且他就算在至圣先师和小夫子那边,都是可以完全不卖面子的。 难怪大骊王朝在文庙那边,如此硬气。 只是不都说此人早就身死道消了吗? 老人只是与青同点头致意,就望向陈平安,说道:“一次两次就算了,事不过三。” 先有五彩天下宁姚。后有桐叶洲青同。 如果再加上那个担任扈从的剑修陌生。 如今外出远游,如果身边不带个飞升境,你小子是不是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见那陈平安欲言又止,想要解释什么,老人摇头道:“我不问缘由,只看结果。” 一次是看在文圣的份上,一场久违的问道,胜负是其次的,如嗜酒之人贪杯,与投缘之人同桌饮酒,谁喝得多谁喝得少,并不重要。 还有一次是看在崔瀺的份上,或者说看在这对师兄弟的份上。 当年大战开幕之前,老秀才曾经找到自己,借走了一些书籍。 除了《天问》没有给老秀才,此外《山鬼》、《涉江》与《东君》、《招魂》四篇,都交给了老秀才。 但是比这更重要的一桩谋划,还是老人与崔瀺,联手造就出一份宝瓶洲“独有”的天时。 相当于为一洲山河立起额外的二十四节气。 老人想到这里,神色和缓几分,问道:“知不知道,你当初为何会是从海上的芦花岛造化窟中醒来,而不是剑气长城?” 陈平安摇头道:“晚辈始终想不明白此事,恳请前辈解惑。” 老人没有任何兜圈子,直接说道:“得有个参照物,此事门槛极高,需要此物‘纹丝不动’,如船锚沉底。” “就像天地间的第一把尺子,第一只秤砣,千年万年,长度和重量,都不可以有丝毫损耗。” “想那大骊国师,绣虎崔瀺,或者说整个宝瓶洲,当初到哪里去寻找此物?” 老人说到这里,伸手指向陈平安,“就是你这个小师弟了,是你合道的半座剑气长城。” 陈平安目瞪口呆。 老人道破天机,“大战过后,宝瓶洲那份天时的残余道韵犹在,你要是不在造化窟那边入睡,早几年返回宝瓶洲,对你对宝瓶洲,都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崔瀺狠是真的心狠,在这座仿白玉京内,双方曾经有过一场对话,老人问崔瀺,事关重大,你就不与陈平安打声招呼?结果崔瀺丢出一个说法,说文圣一脉的关门弟子,是那么好当的?这种本分事,陈平安知不知道过程,半点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那个结果。 老人笑了笑,“还记不记得当年你离开书简湖,独自走在北归路上,在一处山顶晒竹简,我与你讨要了一些?” 陈平安点头道:“说好了二十四支竹简,最后前辈还是拿走了将近三十支竹简。前辈讨价还价的本事,与浑水摸鱼的功夫,晚辈自叹不如。” 青同差点没忍住,你陈平安不过是文圣一脉的嫡传弟子,怎么跟这位前辈说话呢,客气点啊。 其实浩然天下,一直有这么个说法,天下英才,半在儒家文庙。文庙英才,半在亚圣文脉。 不过在青同看来,惹谁都别惹文圣一脉的嫡传弟子。 陈平安问道:“能否恳请前辈点燃一炷水香?” 老人笑问道:“你自己说说看,我要那么点文庙功德做什么?” 陈平安哑然。 老人没有说破一事,其实当初山顶一别,年轻的账房先生坐在马背上,曾经迷迷糊糊打了个盹。 并不知道那位连蒙带骗拐走不少竹简的老先生,牵马而行,还与自己有过一番好似问心的闲聊。 老人想起当年轻人的一句心声。 不吵架不吵架,真心没力气了,若是吃过了绿桐城四只价廉物美的大肉包子,说不定可以试试看。 所以老人打趣一句,“冷猪头肉,是能当包子馅吗?” 陈平安也不拖泥带水,作揖拜别道:“打搅前辈了,我们这就离去。” 不曾想老人笑呵呵道:“对了,重塑二十四节气一事,可是一笔不小的功德,真心不小了,而且你可能还不清楚,并未算入文庙功德簿,师兄崔瀺等于帮你余着这么一份家当,我呢,算是代为保管,这一炷水香,要我点燃,也行,但是你就跟这份功德没关系了。这笔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