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 第237章 啥布衣宰相是梅殷

第237章 啥布衣宰相是梅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仅仅如此,还把老朱的使者,都给杀了。

对于这件事儿,朱元璋是暴跳如雷。

特别的气愤。

当即就要征调大军,前去横扫倭国!

龙江宝船厂这个如今大明,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造船之所,就是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之下,给进一步加强的。

只不过到了后来,朱元璋被刘伯温等人给劝住了。

要他以大局为重。

更重要的,是要吸取元朝忽必烈当年,征伐倭国的惨痛教训。

忽必烈当年,数次征伐倭国,可每次到了那边后,都在海上遭遇大风暴。

把船吹到七零八落,无数船只被海风撕碎,巨浪打垮。

很多的将士,也随之而死。

几次征伐倭国,次次都失败。

还都是因为天象的原故。

这等惨痛的教训,也让朱元璋起了一定的疑虑。

若是在这陆地上,兵对兵,将对将的打。

多少倭国人,都不够朱元璋派兵灭的。

但是元朝的那种,遇到天灾的事情,着实是让人有些心惊。

让人很担心,一不留神就会步了元朝的后尘。

毕竟人力有穷尽,不可能和这等强大的天象相抗争。

再加上当时,大明也是才建立,各方面都不稳定。

尤其是北元那边,残存势力还是挺大的。

朱元璋暂时也就压下了这口气。

按照原本的历史,一直到后来朱元璋也没有派兵前去倭国那边,给他们送温暖。

按照原本的历史,甚至于到了后来,更是把周围的不少国家,列为了不征之国。

认为那些地方,都是蛮夷之地,地处偏远,贫瘠。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

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

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这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给他的后世儿孙,所留下来的一些告诫的话。

其中,倭国便也是在这不征之国的行列之内。

站在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的立场上来看。

尤其是晚年的朱元璋立场上来看,朱元璋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

朱元璋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看了汉隋唐等诸多、对周边小国进行征伐结果的前提之下,所做出来的。

并且,华夏对周围那些藩属国的态度上面,也一向比较仁慈。

整体上而言,是处于赔钱赚吆喝的状态。

只要真的臣服了,那么在今后,这些藩属国遇到事情了,求助于宗主国。

宗主国这边,真的会出兵帮他们平事儿。

而华夏本身,就地大物博,再到周围的那些地方去动手,远征,大多数的情况下,真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再加上老年时的朱元璋,早就已经没了年轻时的冲劲。

会做出这样的决断来。

但也能够让人理解。

当然,现在自己来了,那肯定是要推动这些事情,出现一些转变的。

不征之国这个事儿,肯定不能让朱元璋,如同历史之上那般,将其给列出来。

而小日子那边,想要如同历史上那般,不被大明攻打。

也根本不可能。

别说到了后来,那边也派来了一些人,缓和了一下这个矛盾,让朱元璋面上好看的一些。

这次,就算是他们那边派来使者跪下喊爹,喊爷,喊祖宗都没用!

该动手,还是要动手的!

梅殷觉得,今后把那边作为大明的一个海外行省,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历史上老朱,会把那里列为不征之国,会忍下怒气,没有对那里动手。

但是现在,自己来了,那必然会大不一样!

不用多说别的,只要能够在今后,把那边产量巨大到夸张的金银储存量,告知老朱。

让老朱相信这些是真的。

那很多事情,根本不用自己再继续进行推动。

老朱自己就会嗷嗷叫的,把这事给办了。

来到了洪武年间,又在这里,生活了这样长的时间之后。

梅殷是深刻的认识到了,老朱到底有多缺钱。

这样一个缺钱缺到,都开始发行宝钞的人。

知道了这么大的金银产量,那要是不做出一些事情来,才是怪事!

不过,有些事情但是也显得有些麻烦。

比如这燧发枪,红衣大炮这些东西的出现,需要给出一定相应的合理解释才行。

不然自己直接就将其给制造出来,那多少是让人有些怀疑。

不仅是这些,倭国那边有着大量金银的消息,也同样要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才行。

不然的话,就朱元璋在不少事情上显得谨慎,甚至于可以用固执来形容的的性子。

想要让他相信这个事儿,并让他在今后,为此嗷嗷叫的努力。

着实有些不太容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