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好朋友
人们常说,生意场上是不会有朋友的。
所谓生意人嘴上讲哥们儿义气什么的,都是假的。
那都是为了伪装自己,树立起一个人畜无害的形象,好去坑人骗新手。
上辈子初涉商场的时候,宁卫民曾一度对这些话深信不疑。
他把生意场当成了龙潭虎穴,把生意人当成了毒蛇猛兽。
但后来他却逐渐就发现,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的。
这句话真的是以偏概全的极端化观点,刻意放大了生意场上尔虞我诈。
就比如说生意场上无朋友这件事。
如果说在一个人的心目里,只把对自己彻底推心置腹,毫无条件的伸手帮助,面对利益引诱不会背叛。
甚至在彼此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对方还能损己利你的人,才定位为朋友。
那恐怕这个人的身边永远都不会有什么朋友了。
因为这种想法实在太不切实际。
毋庸置疑,谁都希望自己能交到这样的好朋友。
但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
一般情况下,别说生意场上,无论在哪儿,这样的朋友都是轻易寻不着的。
这种对自己比有血缘的亲人还要强的朋友,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才会存在。
比如说生死与共的同样经历,同甘共苦的互相扶持,或是要命时候的雪中送炭,就像宁卫民和康术德所经历过的那样。
若非如此,岂非痴人说梦?
但如果说,如果一个人认为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
只要能够相互理解彼此的利益所在,有条件的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两个人,这就算是朋友的话。
那么好,在生意场上,这种朋友随处可见,甚至可能比其他任何领域都要多。
因为恰恰是生意人最懂得人脉关系和彼此合作的重要。
他们往往也是最会做人,最会察言观色,最知情达意,最会讨人喜欢的人。
在这个前提下,彼此只要利益一致,就会有融洽的关系。
同样的道理,难道说世上只有生意人才重利益,轻感情,喜欢坑人吗?
这种结论显然也是无法成立的。
尽管完全成功的巨大商业欺骗,只有在朋友之间才可能发生。
尽管两个生意人一旦有了利益冲突,会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破坏,甚至由此分道扬镳,再也成不了朋友。
可这种规律不独生意场如此。
适用于各个领域和人际关系。
宁卫民就见过不少从小到大的好同学,好同事,好哥们儿。
因为彼此竞争一个进修的机会,一个工作机会,或者是竞争男女朋友,又或者是职位晋升,
互相猜忌,彼此背叛、挖坑、出卖,导致彻底分道扬镳。
他也见过,一些兄弟姐妹血缘亲人,涉及到继承房产,或是老人遗留的值钱邮品。
争夺得脸红脖子粗,为此大打出手,最后闹到了把家丑在法庭上、媒体上公之于众的地步。
甚至有的儿女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就因为自己的不良嗜好,
把老人的财产骗光挥霍一空,让老人无家可归的。
这些统统都与生意场无关,与生意人无关。
反过来,在宁卫民自己的体验中,反倒是信奉等价交换的生意人之间更容易做到坦诚相见。
因为大家的利益诉求,往往都是明摆着的。
这种关系产生的好恶和亲和根本不加掩饰,很直接,很实在。
彼此的默契完全可以体现在货币上,看得见,摸得着。
听起来虽然不那么顺耳,但其实远比那些虚情假意的君子之交单纯的多,也更容易相处。
所以在宁卫民看来,造成这种重利轻义结果的真正原因,只是人性里的趋利、自私没有受到应有的节制,无限放大才导致的灾难。
这样的人从来只在乎他们自己,而不懂得尊重其他人的需要。
反过来说,只要不是这种人,就都是值得交往、信任、可以共事、合作的人。
就像他身边的那些2号院的邻居,那些重文门旅馆曾经的同事。
别看他们每一个人很普通,差不多全都是因为得了好处,才汇聚到他的身边上的。
可人毕竟是感情动物,相处的时间长了,他们之间便不光只有好处,感情和信任都是会积累起来。
这就导致这些朋友可以不计报酬为他办事,甚至真的愿意损害自己一部分利益成全他的利益。
比如说张士慧,为什么连借条也不要,就把几万块积蓄拿给他用啊?
明明俩人生意已经切分了,可烟酒一涨价,就因为知道他用钱,张士慧主动给他追加了一部分钱。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关系处到那个份儿上了。
相信只要不发生重大的变故,这样的友情是可以一直维系下去的,这样的朋友永远都会是自己的助力。
所以基于这样的关系,这次张士慧既然下定决心办停职留薪,打算重新跟宁卫民合在一起干。
宁卫民就得对得起他,给他安排好才对。
“你就说吧,到底安排我干些什么?你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