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国潮1980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放洋血

第四百五十二章 放洋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名义,卖给外国人。

要知道,在斋宫对外国人销售工艺品的生意,宁卫民已经操持整整一年了。

由于在语言交流上拥有便利,本身也有远超时代的见解。

对外国人在旅游商品上的好恶,宁卫民比谁都了解,比谁都有发言权。

他就发现吧,其实外国人最愿意购买的东西是有共性的,几乎逃不出四条去。

首先,是简单明了,带有东方美感和异域情调的东西。

洋人得能看懂,能欣赏的了才行。

其次,是便于携带,最好还有实用性或装饰性的东西。

人家买了得拿家去啊,太重了,太大了都不行。

第三,最好是工艺品而非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

第四,就是物美价廉,不能太贵了。

至于是不是文物,高雅不高雅,是不是赝品,还真的不在大多数的外国人的考虑之列。

道理很简单啊,因为了解共和国人文历史的老外本来就不多。

能有闲钱和雅兴收藏我们古董的就更少了

之所以我们一直都认为外国人爱收藏我们的传统古董,文玩玉器,完全是自以为是的想法。

很可能只是因为国营商店为了创汇任务,他们觉得卖上年头的东西能开高价,又最省事罢了。

甚至就连国营工艺品厂,也被老外表示客气几句的“OK”误导了。

一直在竭力生产不对口的高档商品。

最后弄得人家洋人不买账,白白费力不讨好。

甚至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亏啊。

反过来,在宁卫民看来,建国前后,我们国家为老百姓生产的一些民间器物。

因为传统工艺考究,极具装饰性和实用性,反倒是颇合老外的口味的。

像什么泥玩具啊,木偶人啊,餐具茶具,家用摆设,抱枕竹器,花盆鱼缸,窗格门片,铜锁首饰,座钟插屏,镜框帽头……

反正只要好看有趣,外国人都会心生购买欲。

尤其是短期来共和国出差旅游的人,绝对想买个一两件带回去当纪念品的。

这不比把这些东西按照十分之三四的价钱,卖给国人强多了嘛。

正因为这样,国家不许经营旧货的规定,对宁卫民也就不是事儿了。

因为就连民国的玩意,他都舍不得卖给洋人。

他一定会自己先过过眼才往外摆。

以保证自己这儿卖出去的东西都是新的,绝对不会让外国人捡了漏去。

再加上斋宫又是他的地盘,根本也不会有什么工商税务来这儿查他。

不知道的人,甚至会把他开的商店当成天坛公园的国营旅游品商店呢。

怎么想,都绝对的安全,没漏子。

至于经营场所,那完全就是现成的。

别忘了,斋宫的太监的值守房一共分为南北两端。

北房五间宁卫民用来当办公室和职工休息室了,南房五间过去一直就闲置着。

孙五福来了之后住了一间。

其他的四间,按实际需要来看,正好两间当库房,两间开商店。

这么一来,就连斋宫原本经营的那些艺术雕塑、绢人和工艺品也能摆进来一起卖。

等于原有商品的营业面积还扩大了呢。

再合适不过了。

唯一需要准备的,也就是简单装装修,准备下货柜、货架什么的而已。

宁卫民说干就干,大概是4月23日时候,他找人兴起了土木。

结果也就一礼拜的工夫,到了4月29日就完工了。

五一的时候,经过一两天的打扫和铺陈,新店铺正好开业。

为什么这么利索,是因为宁卫民做的装修项目简单。

实际上除了铺个木地板,牵几条电线之外,他就是在墙上和天顶上装些吊灯而已,连墙壁都没刷。

也是巧了,这不正赶上马克西姆餐厅也在装修吗?

许多国内没有的材料和用品都得从国外进口,而且有些东西运过来才发现尺寸有点不合适。

比如两个蒂凡尼的彩色吊灯,和一些彩色玻璃窗什么的。

就都便宜宁卫民了,他也就掏了个成本钱,就从宋华桂的手里要过来,全放在他的店铺里了。

还别说,效果是出奇好。

西洋古典的内部装修风格,配着咱们的传统建筑,俨然一副民国文艺范儿。

简直中西合璧,相应生辉,无论国人还是外国人看着都亲切,又都有新鲜感。

尤其是马克西姆餐厅用的全是高级货,宁卫民搬回来的那些装饰再加上屋里装了木地板。

直接提升了室内环境的档次,连带着原本不怎么上档次的产品,看着都高级了不少。

就那些物件被那明晃晃,各色的灯光一打。

怎么看怎么像艺术品,招人得很呢。

事实也证明,外国人确实吃这套啊。

开业的当天,别看商店连名字都没有。

可买卖那叫一火,除了各色雕塑、绢人、锦匣、草编昆虫卖出了不少。

宁卫民的那些原本不好处理的垃圾玩意,居然也卖出去了三十多件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