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即兴作曲,敦煌神曲-《千年的祈祷》(2 / 3)

能够像秦远这样,通过法语将龙国的历史文化绘声绘色的讲给他们听。

听都听不懂,又何来的理解,其实很多时候外国人不了解龙国,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语言不通。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宣传不够给力,而现在因为秦远的出现,他将这两大难题都给完美的解决了。

国际知名博主,拥有1200多万的粉丝,又会讲多种外国语言,就问这样的实力,谁比得了啊!

“真是没有想到一个个石窟竟然拥有如此久远的历史,里面的雕像和壁画竟然还如此的生动有趣,这实在是太惊人了。”

“秦先生你讲解的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我们还是第一次了解到这莫高窟石窟呢!”

“秦先生,我昨天晚上查阅了一点点的资料,听说敦煌飞天好像就是出自这里的吧?”

“对对,我也听说过敦煌飞天,但是一路走来没有看到啊!”

听到一群法国学生对飞天很感兴趣,秦远笑着将他们领到了一个石窟前。

然后用手指向了里面的飞天壁画,接着再次解说了起来。

“那就是你们想要看的飞天了,在龙国,飞天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

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现的还有各类神仙,战国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场景。

东汉以后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传播更为流行,佛教传入龙国后,与龙国的道教交流融合。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天、飞仙不分。

之后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

敦煌飞天指的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它是佛教天人和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后融合为一,具有龙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它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

敦煌飞天可以说是龙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从莫高窟创建时就出现了,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

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

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

后世更是围绕敦煌飞天创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有画作,有戏剧,有,亦有音乐等等。

“有音乐吗?我好像没有听过跟敦煌飞天相关的音乐啊?”就在这时候,一个法国学生好奇道。

“是啊!我也没有听过,倒是画作和戏剧在网上看过不少,但是音乐还真的没有听过呢。”

“秦先生,你说的是真的吗?真的有关于敦煌飞天的音乐吗?可以说一个歌名吗?”

听到一群法国学生很是好奇的发问,不仅仅是法国,就连本国的学生也都发问了。

这不由得让秦远有些懵了,据他所知在他的前世有一首由岛国音乐家姬神创作的《千年的祈祷》,就非常符合敦煌飞天那种西域风情又缥缈空灵的感觉。

难道这个世界没有这首曲子?

一念至此,秦远立即拿出手机搜索了起来,然后还真的被他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这首曲子。

也难怪眼前的这一群学生会这般发问了。

见状,他笑了笑,道:“看样子是我记错了,不过不要紧,不就是一首有关于敦煌飞天的音乐嘛!

你们要是想听,我今晚回去就作一首给你们听听,伱们看怎么样?”

“秦先生,何须今晚,依我看不如就现在吧!

毕竟网上传闻你拥有七步成曲的逆天才华,你的粉丝将你夸的神乎其神,都感觉你快要成仙了。

今天既然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你不然跟我们展示展示,让我们见见世面吧!”

就在这时候,站在方龙大师身边的一个面容英俊的男人满是戏谑的说道。

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被他在琴技方面吊打过的张博华,当日他的碾压之势让这个男人颜面尽失,显然他已经被眼前这个男人记恨上了。

只是这件事情都已经过去一年之久了,眼前这个男人竟然还记恨自己,这心眼是真的小啊!

“博华,你这是干什么?现在秦先生哪里有时间作曲,你不要捣乱。”

听到张博华的话,方龙冷冷的瞪了自己的这个徒弟一眼。

接着又将目光移到了秦远的身上,然后陪着笑脸道:“秦先生,你不要理他,都这么大了,还如此的不懂事,实在是太让我失望了。”

“方老师,我们其实也挺想见识见识秦先生现场是怎么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