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认知决定下限
这是前二人的高光时刻,也是后两位的商业滑铁卢。
总而言之,《太空旅客》可以被称为是2010年代后好莱坞电影工业逐渐式微的缩影。
电影制作流程被极度强调政治正确的社会环境和公众舆论裹挟,在不该耗费财政资源的地方消耗掉了项目的盈利空间和灵活性,从而导致一部又一部本来可以称为经典的电影最终泯然众人。
花团锦簇的异形垃圾。
索尼影业这几年筹备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这种玩意儿。
想到这里,韩易本就在乱跳的太阳穴更胀了。
放弃《勇敢者游戏》会让人感觉可惜,但为了《勇敢者游戏》而被索尼影业强行喂进四坨还不如《太空旅客》的狗屎,那更是违背韩易重生后行事准则的事情。
“周二的时候,我们会好好筛选项目清单的。不光是电影,如果他们有出色的电视剧制作计划,也可以考虑。”
“电视剧也投喔?”
“是呀,只要挣钱的事情,什么都可以做。”韩易笑眯眯地点头。
“对了,我一直想问……”徐忆如把手举在胸前,小学生一样认真提问,“三家跟音乐相关的公司都建立起来了,影视这边为什么不自己先成立一家公司咧?”
“因为目前我还没有打算亲自参与到项目制作中去。”韩易顿了顿,才继续解释道,“而且我对这个领域不太了解,贸然自己去独立操盘,很可能会得不偿失。所以,现在就用瀚资本投一下凯文-哈特和其他人的制作公司就好,跟着他们赚钱,哪怕少一点,至少放心。”
韩易摆在明面上的理由的确相当重要,不管在事业还是生活中,韩易一直都秉持一个观点,那就是,人对自我的认知可能无法决定上限,因为朝顶峰能攀登多远,很大程度上也与时运有关。
但是,开阔的眼界、谦逊的心态和清醒的自我认知一定可以决定你的下限。明晰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同时客观认识到短板与缺陷,才能在进行商业决策的时候规避掉大多数风险。
既然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没有准确的行业洞察,在圈内的人脉更是几乎为零。更夸张的是,就算面前有自己笃定会成功的项目,也因为对影视融资规则的认知不足,而定错了目标和打法,在乔丹-布罗姆利的提醒下才恍然大悟。
既然踏出的第一步就走得如履薄冰,那为什么不选择最安全的路径呢?
让专业人士操盘项目,聘请合规专家监督运行,再将多方意见汇总到自己这里进行最终决策。
对于UTA,他是这样的态度,而在影视投资方面,这也是他获得最高奖励的方法。因为按照奖励的规则,韩易选择参与的项目,不仅要能让他获得最强烈的个人情绪反馈,也要考虑到投资的价值回报。
韩易在影视领域没有太大的热忱与追求,而这就是他想要跟凯文-哈特、巨石强森,以及未来其他影星达成合作的原因。
他自己的正面情绪反馈,来自于跟名人建立的伙伴关系,以及那种“上一世遥不可及的大明星,现在也得仰赖我鼻息”的满足感。与此同时,他也需要借助合作伙伴对影视艺术的热爱,让他在影视工业里能获得的奖励额度,与音乐行业的奖励额度持平,或者说至少不要相差太远。
刚重生的韩易踌躇满志,认为只要有天量资金与奖励机制的庇护,就可以无所不为、无所不能。
但经过两个多月与现实的交锋与锤炼,他才逐渐意识到,为什么每个看似庞大无匹、枝繁叶茂的公司,其实抽丝剥茧到最深处,都是只有一个核心业务作为支撑与倚仗。
不仅是因为现代化的消费市场,需要公司有一个明确的身份识别才能有效建立品牌,更因为人类的精力,天生就有无法逾越的局限。特别对韩易这种,超前信息的时效性不长,短短几年就会丧失信息优势的穿越者来说,更是如此。
七年时间,不够他慢慢去摸索其他行业的机巧。事实上,就算全身心扑在音乐事业上,这两千多天依然有些捉襟见肘。
因此,以音乐为主轴,用影视以及其他领域的投资和并购来加快资本累积速率和旗下管理的资产价值,从而打造一个根深蒂固、不可撼动的娱乐帝国,成为了韩易逐渐清晰的事业发展线条。
学会舍弃,才能得到更多。
“所以说,音乐行业,永远都是最核心的业务,对吗?”
沉默倾听良久的赵宥真忽然开口问道。
“是的,对我来说,最了解的、最擅长的、最热爱的,永远是音乐。”
韩易摊了摊手,笑着把他的感悟和盘托出。
“真正开始做事才发现,一个人,一辈子,能够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经足够圆满了。我确实也很喜欢影视、时尚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但它们……无法代替音乐在我心中的位置。”
“无法代替……真好。”
赵宥真细细咀嚼了一遍韩易的话,随后,她绽出一个让整间餐厅似乎都明亮几分的明媚笑容。
“那版权发行那边,也不要落下进度呀。”
“HMG真正的活力源泉,其实应该是在瀚发行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