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我的演出(中)
也没有令人记忆深刻的品牌形象,完全被掩盖在了制作人Diplo和主要演唱者贾斯汀-比伯两道巨大的阴影里。
但麦迪逊-比尔,与M有本质上的区别。
区别在于,前者在《Cold Water》发行之前,就拥有虽然称不上无可取代,但绝对不容忽视的线上影响力,四百万的Instagram粉丝,和几乎同样数量的Twitter粉丝,是她艺人生涯最坚实的基础。
麦迪逊-比尔,就像四年之后会在Tik Tok上爆火的贝拉-珀尔奇一样,以平台流量为催化剂,助长音乐生涯的关注度,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在2021年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流行文化符号。
换句话说,出道四年以来,麦迪逊通过先天优势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势能,注定了她一旦能在音乐方面有所突破,就在线上线下、业内业外,形成滚雪球的迅猛态势。
什么样的先天优势呢?
当然就是舞台工人巴瑞刚才欲语还休,生怕被打上“厌女”标签而不敢公开讲出的那三个词。
She。
Is。
Pretty。
麦迪逊-比尔不光是好看,而且是能够成为欧美社会审美模板的那种,教科书式的,没有死角与缺漏的好看。
这种事情,粉丝说了不算。真想要最客观的评价,还得看看那些对她的爆红持负面消极态度的haters,这些恨不得她下一秒就从公共空间消失的人是如何评论的。
“没人否认她很漂亮,但出于某种原因,她不是我的菜。我感觉她的美很消费主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另一个试图模糊自己种族的白人女孩。”
“她很完美……但以一种有点奇怪的方式?”
“不可否认,她很有吸引力,但我每天在公交车站都能看到更漂亮的女孩!”
“她整个人的气场就是‘我很火辣,不用谢’那种类型的,给人感觉毫无吸引力。看起来更像是Instagram模特,而不是一个严肃的音乐人。”
“我同意,我认为一部分原因是,她在传统意义上‘太有吸引力了’,你们懂我的意思吗?她符合一个漂亮女孩的所有标准,但感觉像是一种被流行文化和主流社会过度推崇的美,让人感觉有点审美疲劳。”
作为每天至少花好几个小时高强度上网的网瘾少女,麦迪逊-比尔对这些言论简直烂熟于心。
事实上,令她印象最深刻,最喜欢也最不喜欢的一句评价,来自一个叫the_alt_femme的Reddit用户:
“如果从美国任何一所高中里,挑十个从传统审美角度看最迷人的女孩组合在一起,就是麦迪逊-比尔的样子了。”
你看,即使最严苛的批评者,在提及麦迪逊的容貌时,也会假装客观地先来一句“她很好看,但是——”
这就是麦迪逊在《Cold Water》之后人气和曝光量大幅增长的最核心因素。
一个Instagram网红好看到麦迪逊-比尔这个地步,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她是个胸大无脑的花瓶。
而如果一个刚刚拿到公告牌单曲榜三连冠的女性音乐人,恰好长了一张如此完美的脸蛋……
她将会不可避免地踏上成为美国甜心的道路。
这条路,布兰妮走过、碧昂丝走过,蕾哈娜也走过。
现在,麦迪逊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就像九十年代的布兰妮一样,比起谈论她新鲜出炉的单曲,人们更愿意提及她在《Cold Water》同名MV里的惊艳扮相,聊到她标志性的妆容。忽然,美国少女们有了一个全新的美学选项。她们开始渴望上挑的浓眉、魅惑的狐狸眼,古铜色的修容棒,与玫瑰色的腮红。
就像四年后,Tik Tok平台到处都是模仿贝拉-波尔奇晒伤妆的二次元白人少女一样。Instagram上,一夜之间也涌现出了无数麦迪逊-比尔同款。
第二支合作单曲《Bad Things》发行之后,这股热潮的生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延续。
首批释出的宣传照里,单手搭在Machine Gun Kelly肩头的麦迪逊-比尔,是每个Gen Z女孩的生活模板。
美到无可争议,美到haters只能举手投降,美到吸引整个街区最坏最帅的男孩。
上一世,缺乏代表作的麦迪逊-比尔,总是无法成为同龄女性的榜样。我们都知道,在流行文化里,男性总是以沉默的观察者身份存在,只有那些能搏得女性发声支持的女星,才能长久而鲜活地存在于音乐工业中。
做不到这一点的麦迪逊,只能在主舞台的边缘徘徊。
但这一次,在韩易超前信息的帮助下,重新启航的麦迪逊-比尔,一出手就是两首全美听众覆盖率超过30%的电台磁铁。放眼欧美乐坛,同龄女歌手里,根本找不到第二个人。
如此成功、如此迷人、如此年轻。
怎么会不讨人喜欢呢?
时转势移,有冠军歌手的光环傍身,之前所有的所谓黑料,此刻都变得无足挂齿。贾斯汀-比伯的ind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