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垦荒
北平老百姓的日子就在穷困潦倒中过着。
春去秋来,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却还看不到尽头。
北平城外炮火连天,战争无时无刻不在。
日军前线的战事不容乐观,云子的北平特高课机关工作推进缓慢。
驻河北的国军虽不曾有大动作,但也没有退让一步,谨守驻地,分毫不让。
晋察冀八路的根据地,由被动应战,改为主动进攻,多次争锋相对,打的皇军落花流水。
且国共双方合作围攻日军,胜利次数越来越多。
驻北平的华北司令部陷入了尴尬。
军部多次训斥华北司令部的无能和愚蠢,并做出相应部署,频繁更换多地的师团长。
年底,日军华北司令部又有新动作,华北地区有两名师长奉命离开,前往西南任职,据说新来的师团长,也是由驻西南日军调遣而来。
这一消息是轻寒从武田太郎只言片语中得到的。
战争已有四年,日军作战习惯轻寒有所掌握。
听到这消息后,轻寒马上意识到又有一场硬仗要打。
日军指定要加大年末扫荡力度,不仅会对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国军那边也会遭遇疯狂打击。
消息必须马上送出去。
日军现在执行的“三光”政策,若不提前做准备,损失必将惨重。
消息送出去的同时,也接到了上级的新指令。
轻寒手上多了一份名单,上级希望“裂石”同志尽最大努力保护这些人。
这些都是北平沦陷后没来及离开的学者教授。
他们当初坚定的留在北平,为抗日四处奔走,筹集钱款及物资,原本以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结果仗打了四年,北平也彻底沦为日军的占领区。
这些北平留守的学者教授被日军清洗了好几轮,许多都已成为日本傀儡大学的老师。
特高课一直以来对这些学者教授就不曾放松过警惕,红楼的地下室死过不计其数的爱国学者和学生。到现在,还关着许多。
渡边到北平后,王处长把这块交接给渡边。
渡边加大了对北平文人的迫害,只要不接受傀儡大学邀请的学者,都会被带进特高课的监狱折磨。
轻寒手里名单上的教授,通过各种渠道与根据地取得了联系,希望去根据地为抗日做贡献。
可北平早已水深火热,特务无处不在,想要拖家带口离开难于登天。
组织上考虑再三,只能让他们暂时留在北平,他们是中国的希望,一旦抗战结束,中国的教育需要他们,所以必须保护。
轻寒自接到任务后就开始筹谋。
1941年冬季的大扫荡,又让日军惨败。
华北司令部没捞着好处,北平宪兵司令部所需筹集的物资愈加庞大。
北平的人民不堪重负,掺着碎石和麸子的粮食都供应的极少,买粮不仅要钱,还要良民证,而且限量。
中国人的日子艰难,日本侨民的也好不到哪儿去。
轻寒适时提出以兵养兵的方案,具体实施细则即是,兴修水利,徙民实边,浚河开渠,引水灌溉,发展驻军屯粮。
武田太郎似乎对这份方案格外感兴趣,与轻寒仔细谈了一下午,并于第二天亲自前往华北司令部。
等日军层层上报,又一级一级下达后,1942年的老历年到了。
武田太郎就此招开了临时会议,市政府的要员也参加了会议。
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交给了耿轻寒。
于是,老历年刚过完,轻寒就开始行动,拜访学者教授的同时,写信给自己的老师,详细阐述了方案具体实施细则。
轻寒把原有名单上的人翻了一倍,亲手写了拜贴让石头挨家挨户送去。
轻寒的第一次拜访宣告失败。
这是位相当有骨气的教授,石头递过去的拜贴直接被撕了个稀巴烂。
佣人捧着拜贴碎片出来,小心翼翼的说:“对不起先生!”
来的时候轻寒交代过,所以石头并不意外,转身离开。
第二天,轻寒亲自前往,对开门的佣人说:“请转告先生,我有必须见面的理由,要不然,清华红楼就是先生的去处。”
教授气的浑身哆嗦,去又不能不见。
红楼已进过一次,万不可再进一次。
听说要帮助日本人改良水稻品种,并在中国的土地上试验。
教授就差把茶杯摔在轻寒脸上了。
端茶送客。
轻寒有些狼狈的告辞。
接下来的日子,轻寒越挫越勇。
越是被拒绝,越是频繁上门拜访。
第一名被说服的教授也是第一个就让轻寒难堪的教授。
4月,轻寒组建了北平第一所垦荒研究所。
研究所涵盖了地质、水利、农业、数学等方面的专家,甚至有一名语言学家,是为了方便与当地有经验的老农沟通。
研究所自成立之日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工作。
勘察北平郊区适合种植的土壤,修渠引水,培种育苗,所有的科研项目有条不紊的展开。
第一批水稻育苗成功后,武田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