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蒙古来投
。
来北平大半年,王义虽然见到了不少来投奔燕军的人,但规模都不算很大,可眼下却突然来了上万人。
“你们的头人是谁啊?”
朱棣带着三千骑兵上前询问这上万蒙古人,队伍之中精通蒙古语的将领也开始传信。
前排的蒙古人闻言,当即开始朝后方叫嚷,不多时一名穿着蒙古万户甲胄的蒙古人便出现在众人面前。
“我是猛穆特,是鞑靼部的一个小贵族,听说燕王您要和南边的朝廷交战,我特地带着家人和四千男丁来投奔您。”
不同于哈剌兀先抢后投的嘴硬,猛穆特等鞑靼部蒙古人就显得文明多了,来投奔就投奔,不会干出先劫掠再投奔的蠢事。
“好啊!”朱棣听出猛穆特的诚意,当即说道:“这样吧,把你的家人安排在大宁与开平中间的草场放牧,我从你们中选三千人来充作一营怎么样?”
朱棣虽然听出了诚意,但还是要走了猛穆特四分之三的男丁来确认他是否真心投靠。
只是让他没想到,猛穆特闻言反而开口道:“我们都想来加入您的队伍,您如果不要,那剩下的男丁就只有和家人一起饿死了。”
猛穆特的话让朱棣看向了这群人,这才发现他们携带的牧群少的可怜,显然是在北边遭了灾,然后才选择南下投靠自己的。
这么一来,他们投靠的可信度就大多了。
“这样吧,你们三千人跟着俺南下,剩下的一千多人俺给你们设个卫所,给你们发份俸禄怎么样?”
“谢殿下隆恩!”
“好好好……”用几万石粮食收买四千多带甲的蒙古骑兵,朱棣还是挺高兴的。
他笑的憨厚,对身边的丘福开口道:“朱能,日后你来带他们,给他们编个营,就叫……三千小达子营。”
朱棣取名像骂人,不过在翻译的口中,这三千小达子营被翻译成了三千蒙古营,简称三千营。
“殿下,我们还有一个消息要给您。”
猛穆特开口道:“现在北边乱的厉害,我们的国公赵脱列干、司徒赵灰邻帖木儿、司徒刘哈剌帖木儿他们带了三万人要南下投奔您。”
“好啊!都来都来。”听到鞑靼部一口气要来一个国公两个司徒,朱棣心里更高兴了。
别说他,就是此前波澜不惊的王义都惊讶了起来。
虽说当下北元还能拉出十万大军,但其部众数量即便算上瓦剌和兀良哈,也不过五六十万罢了。
赵脱列干一下子就拉出三万人南下,算上猛穆特的这一万人,几乎接近一成的蒙古人南下。
这样的蒙古人大举南下举动,可见现在的漠北瓦剌贵族与鞑靼贵族争斗到了何种地步。
“好啊,赵脱列干俺记得他,他带兵不行,可人品不错。”
“他这次南下了,俺也给他个都督同知的官当当,给他们荣华富贵。”
面对猛穆特的话,朱棣给出了自己的承诺,都督同知的官职已经是从一品官职,算是当下朱棣能给出最高的官职了。
对于他的慷慨,猛穆特也抱胸行礼,而朱棣见状也开口道:
“你选三千人给俺,剩下的你带着,俺让人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驻牧筑城,设个千户所你们,你就暂时担任军中的卫指挥佥事吧。”
“谢殿下……”
朱棣简单安排了前来投靠的这群蒙古人后,便让人传信给北边的赵脱列干,让他带人暂时在开平一带驻牧,不过兵马都集结起来,分出六千骑兵南下帮自己打仗。
做完这一切的安排过后,朱棣开始继续带兵东进。
只是在他意外获得三千小达子营的时候,朱高煦却已经带领骑兵从登州出发,一路向青州疾驰而去。
“驾!驾!”
三千骑兵四千余匹军马的阵容在山东已经多年未曾出现,上一次还是元军围剿红巾军的毛贵。
从登州前往青州,一路上需要经过黄县、莱州、昌邑、潍县、昌乐等州县,路程五百里。
面对渤海的三千骑兵,仅有几百乡勇的黄县直接开城投降,朱高煦没有停留,因为孟章已经在率领马步兵赶来黄县的路上。
他们的任务是率领这一路投降的县镇百姓前往辽东,同时押运足够的粮食。
只是两日时间,待时间来到二月十九日清晨的时候,渤海的三千骑兵便已经在朱高煦的率领下抵达了莱州府。
莱州驻扎有卫所,尽管城中只有两三千屯兵,但鉴于城墙高大,加上没有携带攻城火器,朱高煦直接绕过了莱州,将此地交给身后的孟章解决。
他率领三千骑兵一路往青州府疾驰,只有在马料、粮食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停下脚步,在一些乡镇换取粮食。
钱如果不够,便留下白条,交代日后偿还,并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当地的乡老留下白条。
他们虽然行军匆匆,但与官道沿途百姓秋毫无犯,也不在村庄扎营,而是在村庄外。
马匹若是不小心啃食了作物,兵卒也会留下白条给主人家。
对于许多经历了元末战争的老人来说,渤海军这样的军队他们还是第一次见,比当初北伐的明军军纪更加严明,并且还会再扎营结束后,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