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王上加白
、登、莱三府近百万百姓迁徙辽东的原因?”
“没错!”朱高煦颔首:“辽东如今改设三司,又有渤海做前冲,完全可以大力发展民生和经济。”
“辽东的情况,如果安定下来,且朝廷愿意投入,那完全可以在十年之内将耕地翻十倍。”
辽东的情况朱高煦了解,只要舍得下本钱,让迁移过去的人口都能吃饱穿暖,配给足够的牲畜,那他们每年都能开垦二百万亩,十年开垦出两千万亩并不困难。
即便产量只有七八斗实粮,届时也能在养活自己的同时,向北平输送百万石粮秣。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大明得承受得住每年数百万石的投入。
“你这所需的太大了。”朱棣举棋不定,可朱高煦却开口道:
“辽东情况,只有在春夏秋三季移民,才能修建起城池屋舍。”
“所以在小子看来,此次百万百姓迁移,起码要一年时间。”
“运河的水次仓,小子已经让崔均他们将半数八百万石运往粮食,中途可能有所损耗,但应该能运抵七百五十万石。”
“辽东那边,今年百万辽民已经开荒十余万亩,等到入冬前,起码能让辽东耕地突破三百五十万亩。”
“届时,每年能满足二百万石的支出,加上这次运往的粮食,大概能撑到后年开春前。”
“等到了后年,山东百万移民都进入辽东安家后,当地的耕地应该会达到六百万亩,能满足四百万石左右支出,朝廷只需要每年填补六百万石,并且会逐年下降。”
“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五六年,然后辽东就能自给自足,再往后就能给大军往漠东兀良哈城输送粮食开垦荒田,或者输送给京城。”
种地种出经验后,朱高煦自然清楚多大投入能做多大事情。
给辽东每年投入六百万石,十年后两千万亩是最基本。
他这副信誓旦旦的模样,让朱棣有些吃不准。
不过不等他反应过来,朱高煦就开口说道:“我让孟章写了一本《佞臣册》,在京搜捕了官员二千九百六十四人,京外正在搜捕三千四百二十七人。”
“这群人之中的罪首如何处置,便看父亲你了。”
“不过,其余人要尽数株连,并将他们发往云南。”
朱高煦淡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株连人数让朱棣都心里一紧:“六千多人株连起来,恐怕不下十万人吧?”
“大约二十万人。”朱高煦回应,并开口说道:“他们这群人若是流配云南,必然可以推进在云南的汉化,让当地少民在数十年后成为汉人。”
朱高煦要株连的人可太多了,这二十万人如果投入到云南,加上沐春、何福的继续深耕,许多土司治下少民将会在改土归流后被彻底汉化。
当然,即便加上这二十万人,云南汉人数量也不过六十万,想要同化云南及三宣六慰数百万少民是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无所谓,日后还会有贪官,而他们的下场都将是西南地区。
为汉人汉化当地,就是他们做出最大的贡献。
“你比你爷爷要狠多了……”
朱棣神情复杂的看着朱高煦,没曾想朱高煦在对待政敌上如此严苛。
倒是这样的举动也让朱棣愈发确定,不能让朱高炽和朱高煦成为政敌。
想到朱高炽,朱棣也想到了北京的事情,因此询问道:“北平若是成了北直隶,那你大哥的燕王怎么封?”
面对问题,朱高煦稍加思考便开口道:“迁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得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之功。”
“父亲可以暂时设北平为行在,令大哥暂时看守行在,修建宫城。”
“等宫城修建的差不多,父亲可以择一处地方供大哥就藩。”
朱高煦没有逼朱棣,但他知道朱棣的心思。
朱棣想要拆分沐家在云南的影响力,因此先后派岷王和汉王就藩云南,结果前者水平不行,后者一直不去,最后改封内地。
如今没了自己,朱棣估计只有封朱高炽去云南,以此平衡沐家在云南势力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缓缓起身:“治国还有许多事情,但我相信父亲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日后父亲为君父,我为东宫,天下营造、财货、兵马、官员选调皆由我负责,绝不会让父亲在正事上缺少银钱。”
“不过在此之前,小子还得和父亲要一个人。”
“谁?”朱棣也跟着起身,那平日里伟岸的身高在朱高煦面前有些‘矮小’。
“马和。”朱高煦笑了笑,可朱棣闻言却笑道:“他被我改名了,现在叫郑和。”
“不过你既然要他,那给你便是。”
朱棣抓了抓大胡子,然后和朱高煦胯步走出了明楼,向着山下走去。
不多时,父子二人下了山,当即便看到数千官员,不过其中大部分都只是从九品。
朱棣诧异怎么突然来了那么多官员,却发现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刚刚抵达这里,额头还是汗珠。
“这些人里,有三千人是亦失哈从北边带来的。”
朱高煦站在身后为朱棣解释,他从要对江南大规模清洗开始,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