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轻敌冒进
。
坐在其中主位的,是一个穿着肥大窄袖镶边蒙古袍的彪壮中年男人。
他的长相很符合汉人认知中的蒙古人的长相,盘圆脸,细长眼,留着蒙古人标志性的短须。
此时的他刚刚听完东南方向信使的汇报,这才知道明军居然越过了自己在南边布置的防线,来到了距离自己不足二百里的地方。
“去把阿力台、失捏干、也先孛罗他们都叫来!”
见到帐内来人,阿鲁台吩咐众人去传那些能够主事的人。
在他们的通传下,阿速、哈喇嗔、舍奴郎等十个部落的头人开始聚集起来。
阿鲁台的出身并不算好,他是元顺帝麾下阿速卫出身的军官。
由于阿速卫在镇压元末红巾军时不战而逃引发溃败,因此遭受许多蒙古人的鄙视。
可即便如此,当阿速卫仍然是元顺帝能调动的少数军事力量之一。
在元顺帝北逃后,明军持续对北元进行军事打击,加上北元又内讧不止,因此蒙古力量一再削弱。
这时候,指挥了阿速卫残军的阿鲁台就逐渐崛起,他麾下的原阿速卫士兵也因此形成了阿速特部。
捕鱼儿海之战后,在明军的持续进攻下,北元逐渐只剩了两个能被明朝重视的大军头,一个是卫拉特的马哈木太师,一个就是阿苏特的阿鲁台太师。
这两人各自都接受了明朝的封爵,然后吞并其他蒙古部落,而明朝就此称马哈木的势力为“瓦剌”,称阿鲁台的势力为“鞑靼”。
在阿鲁台的吞并和拉拢下,许多蒙古部落归顺于阿鲁台,就此永谢布蒙古人的雏形就形成了。
永谢布以阿速特和哈喇慎这两个来自色目人雇佣军的蒙古化后裔为主要核心,并联合蒙古化的西夏人唐古特部,收编云需宫的养鹰人,拉拢一部分南下的布里亚特、巴尔虎和晃豁坛。
由此形成了以阿速特部为龙头老大,共同以汉语“云需宫”为部族认同的永谢布蒙古人。
别看他们是凑凑合合出来的部落,但他们却是一直支撑北元的重要支柱。
“明军来犯,他们的数量不清楚,但我想应该不会太少。”
面对阿哈喇嗔、舍奴郎、孛来、当剌儿罕等十个部落的万户和千户,阿鲁台讲述着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他们距离我们不足二百里,来的也是时候,刚好挑我和月鲁帖木儿(鬼力赤)闹翻的时候。”
“我已经向阔连海子(呼伦湖)四周的几个千户发出了军令,他们很快会带着部众聚集到这里。”
“这么一来,我们手上起码有四万兵马。”
阿鲁台说着自己的布置,下面的贵族们也开口道:“牧群和妇孺必须先转移,要不然就是我们主动出击!”
“这次带兵的明军将领是谁?”
“应该是朱能或者张玉、王义、孟章……”
“张玉不是已经老迈被调回了吗?”
“什么时候的事情?”
“几年前……”
“王义和孟章是谁?”
“之前跟哈剌兀他们打仗比较厉害的几个汉人将领。”
不得不说,鞑靼部的信息十分滞后,他们甚至连张玉被调回都不知道,还以为防守北边的是张玉和朱能。
至于王义、孟章,如果不是鞑靼部和东边的的兀良哈有往来,恐怕他们都不知道这两人是谁。
“好了……”
瞧着他们争论不出结果,阿鲁台直接开口道:“我已经派出了塘骑,明军如果知道我们的驻牧地,应该也往我们这边寻找来了。”
“当下首要的,是先把部众和牧群转移,以示敌弱来引诱明军追击,最后选择一个地方设伏。”
阿鲁台也十几年没有和明军交手了,虽然从兀良哈那边获得了不少情报,但他并不觉得这些情报有用。
兀良哈的战斗力在他们看来,和强大一些的马匪没有区别。
“徐达、常遇春、冯胜、傅友德、李文忠这群人已经死了,明军那边的将领除了已经当上皇帝的朱棣和他的儿子朱高煦外,其它人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重视的。”
阿鲁台站了起来,贵族们听闻过后也纷纷起身,不过还是有人提出疑问。
“朱棣上次领兵灭了兀良哈,这次会不会也是他领兵?”
“有可能”阿鲁台承认了这种可能,但他依旧镇定:“即便是朱棣领兵来,我们也无需紧张。”
“南边的明军已经有十五年没和我们交手了,这十五年间我们实力得到发展,他们如果还像之前一样狂妄自大,那只能得到一场惨败。”
“现在按照我的吩咐,准备引诱他们进入口袋,一举吃下他们!”
随着阿鲁台定调,很快清州里的部众开始向北边的斡难河迁徙,而阿鲁台也开始召集就近的几个千户,并亲率本部三万骑兵补给了肉干、奶酪等食物,开始向着东南方向进军。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对手是谁,只是在他看来,只要不是朱棣和朱高煦领兵,那这一场并没有太大难度。
昼夜奔袭中,阿鲁台与几个千户汇合后,在翌日正午聚集了接近四万的兵马。
当他们聚集在草原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