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女人之悲,御史登门(2 / 3)

个是救秦可卿的性命。

事已至此,回想起这几日的相处、变化。

或许与秦可卿变成师姐,先生女儿的身份关系要多一些。

或许是看到她那一幕泪珠盈盈的凄楚,梨花带雨的柔弱,牵动了他的心弦。

又或许是无法眼睁睁看着心思善良的秦可卿,被贾珍、贾蓉父子欺辱,含恨而死。

无论什么原因,都令他无法坐视不理,无法置身事外。

贾珍首先是贾氏族长,其次才是宁国府的家主。

何况还挂着个三品威烈将军的头衔。

他一个小庶子,要如何才能逼得他对秦可卿放手?

贾琮做任何事,优先考量的都是结果。

自己必须要全身而退,基于这个前提,才会去思考办法。

按原著的时间进程。

等到明年九月中旬贾敬大寿时,秦可卿便开始“告病不出”。

不难推测,那时的贾珍就早已经得手。

秦可卿初具心病,恐怕正是因为她无法接受“宁国府”礼崩乐坏的乱伦导致。

实属人之常情。

她本来就是个心重的人,一句话都能让她胡思乱想好几天。

再到第二年就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含辱而尽,魂归离恨天了。

贾琮眼中闪出诡异的光芒,转头吩咐道:“铁牛,你即可出秦府一趟,不必到西府报信儿。

先去宁国府的庄子上帮我查查这些事.......再到东府宅基。

切记,必须要有人证物证。

我先预支给你十两,事成之后再垫付你二十两。”

铁牛是他奶哥,为人也比较机灵懂事,忠诚度完全没有问题。

“好,那爷保重。”

铁牛收好银子,扬鞭走马。

贾琮目送他离开,手握缰绳挥鞭,骑着驴骡慢悠悠地走过码头柳堤之内的石板。

正值思忖间,抬头瞟见前方码头上正有几个巡逻的官差。

飞鱼服、绣春刀,锦衣卫?!

贾琮心中一凛,应该是衙门在朝阳门外设立的卫所百户。

锦衣卫原是明朝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洪武年间改置锦衣卫监察百官。

锦衣卫分为南、北两个镇抚司,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北京、南京。

大楚太祖皇帝设绣衣卫,不叫锦衣卫,因此和明朝的布防也有差异。

大楚不设南京,设绣衣提督衙门,专管朝廷鹰犬。

这些是听秦业说的,绣衣卫各有其职,甚至还有修阴渠的。

看着眼前的似是卫所,贾琮摩挲着下巴,折马进了城洞。

他一路返回西城,先找了黄俊郎、徐承则,把《笑林广纪》第二部卖了。

期间与二人相谈甚欢,同时还去看了绸缎铺的小青儿。

等到日落回秦府后,开始着急忙慌地补作业:这是秦业安排的题目,只需破题就可以。

~~~~~

翌日。

秦可卿果真被秦业叫回了东府,回娘家已经好几日了。

她毕竟是妇道人家,哪怕在娘家也不得多待,否则让人闹闲话。

秦钟有些闷闷不乐,要说秦可卿处事、待人,真不在薛宝钗之下。

不然也不会与凤辣子著称的王熙凤交心,成为好闺蜜了。

王熙凤是什么身份,什么背景,什么性子?

那可是轻易不拿正眼看人的,叔叔晋升九省统制后,更是愈发眼高。

反观秦可卿呢?

一个五品郎中的养女,家道贫寒、拮据。

二女的家世全然没有可比性!

然而,秦可卿却能和王熙凤交好,不得不说。

她这个性子真的是人见人爱了,家中小弟自然也那么腻着她。

目送阿姐的马车离开后。

秦钟回身来找贾琮,腼腆地挠了挠头,道:“景之兄,阿姐给你留了三只湖笔、两台徽州墨,四叠宣州纸,还有一搭薛涛笺.......

虽然这些我们都一样,可阿姐单独多送了一幅燃藜图给你,姐姐真是偏心,分明把你看得更亲一些。”

他虽十一岁了,可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家里度过。

心性是不成熟的,有点小孩气,而且没吃过什么苦。

见他顶着个姑娘脸儿,纯纯一副孩子气的尖酸模样。

贾琮摸了摸他的头,笑着哄道:“鲸卿,并非是你姐姐偏心,因为这幅画我见过。

还与师姐聊过,她应该是以为我喜欢所以才.......若你也看上了那我把画送给你。”

说起来这小子也是个不争气的,原著中秦可卿费劲心机,为他争取来在贾府读书的机会。

结果他却迷恋贵族阶层的灯红酒绿,书也不好好念。

整日跟贾宝玉厮混在一起,还称呼读书的人都是“禄蠹”。

正所谓跟着好人变好,跟着烂人变坏。

一部分是自身原因,更多的还是接触的人、事、环境造就。

秦钟年纪轻轻病死和一副纨绔无德的模样,贾宝玉至少是要负一半责任的。

换句话说。

秦钟就是个农村小子头一回去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