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东窗事发(2 / 3)

逃出京城,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

除此之外,贾琮还暗中叫铁牛联系了西城的地痞流氓。

如此一来,他的小存库就基本没剩多少银子了。

好在他仅仅只是叫地痞流氓挑唆、助阵,要价倒不高。

地痞流氓这种群体在这个时代是很“繁荣昌盛”的。

金庸武侠里的“丐帮”这个门派可不是空穴来风。

那时的地痞流氓有群体、有个体、大多半有后台。

明朝年间有一次查出来,其中一个团伙的后台竟是锦衣卫!

江南更乱,著名的有“打行”,晚明战乱。

这些地痞流氓坑蒙拐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

大楚最繁华的要数庙市、内市、灯市,内市在内城。

贾琮见识不到,庙市、灯市则是每月都有定期,非常热闹。

距离宣武门菜市口几里地的街口,也隶属于西城。

因为靠近内城城门。

沿街店铺、茶楼酒肆等,旗帜高挂几丈,鲜艳夺目,极为奢华。

店家牌匾也别具特色,有的写着“天下第一店”、“四时馆”。

古人打广告的手法令人叹为观止,古人的智慧,更不可小觑。

在“天下第一楼”的宽敞二楼,徐承则喝茶润喉,四周围满坐着看客、食客。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看官!

农。”

“话说大楚乾德年间,西城有一贾姓贵子,袭三品威烈将军.......

一日,那贾将军看上一位民女,想要纳府做妾,谁知女方父母坚决不从。

贾将军大怒,花钱请了一位讼棍,讹诈、逼迫女方父母......

公堂之上,六月飞雪,天怒人怨啊!”

话音刚落,四周响起一片热议。

徐承则继续说:“这可怜女子取名偕鸾,贾将军挥霍无度,犹不满足,名下有八九个庄子。

便命家奴林之孝收取四季房田租子.....这林之孝心狠手辣、人高马大、眼如铜铃、呼气如雷。

待庄子里的佃户最为凉薄......贾将军成日里常使一把九尺青锋,吹毛断发、削铁如泥,乃是家传宝剑......

这一日,贾将军扩充院子侵占民宅百余亩,惹得群情激奋、民怨滔天。

贾将军便直接命林之孝用武力打发......唆使刁奴驱赶.......”

金喜财虽听着有些夸张成分,但说书的不就是这么唠的吗?

说来也巧,宁国府侵占的一众民宅里,刚好有他一处房产。

“叮”的几声,他把手中一铜钱撒进土钵之中,滴溜溜旋转。

徐承则无喜无悲、不急不躁,无数看客却听得愤怒!

可让他们逮着机会喷权贵了,一个个又恨又气。

恨不能亲手去把那位“贾将军”、“林恶奴”抽筋扒皮、挫骨扬灰!

随着愤声遍地,钵盂中的铜钱也越来越多,更有地痞无赖,不顾场合破口大骂!

那黄氏书铺的掌柜黄俊郎却泪流满面,提手袖揩拭。

旁坐的贾琮见之诧异:“黄掌柜不怒,您老又是为何落泪?”

“我为是那些勤勤恳恳的民众一大哭!你懂什么?

那贾将军就是你们贾家的人,咱们小商小贩的,没有关系、背景,地位比平民还不如!”

黄俊郎或是感同身受,竟不顾形象的直接趴桌上哇哇大哭,跟个孩子似的。

旁边一同听书的人见状,亦是有所感染,更加亢奋起来。

贾琮嘴角微抽,等他演完戏了,又和他谈及合作开书铺的事儿。

黄俊郎一个劲摇头:他怕贾琮仪仗权势,慢慢地就把他店铺给吞掉了。

届时被卖了还得帮人数钱,故此一直犹犹豫豫地不肯参股。

贾琮也不急,书社可以慢慢来。

此番运作,等发酵的差不多了,民动如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那些深受其害的佃户没条件进西城,这些老百姓是不敢闹事的。

所以必须找地痞流氓带头挑事,闹得越轰动越好。

当然,这个“贾将军”的话本也要多多传开。

话本里没有指名道姓,但西城的明眼人都知道是在指桑骂槐的说谁。

其实贾琮的阶级和贾珍也是相同的,这样做岂不是自掘坟墓?

不然,两者根本不同于家族中的地位,贾珍是掌族长掌大权,只会加速贾府的灭亡。

况且陈御史的奏折是否奏效还很难说,他这么做的本意。

如果贾珍爵位依旧,那就让他族长权力动摇,以后更没脸出门见人了。

自始至终,贾琮都没有暴露过自己,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那话本着实不错,能尽可能的挑起民众愤怒。

边听边与金喜财交谈完,贾琮了解了他积累资本,还搞起了驿传,民办的,还不错。

徐承则是事先提醒过的,他是江湖人,居无定所,一旦察觉不妙,就会提前出城。

而且此番之后,他也大概率会离开京城,要么就隐藏起来。

贾琮倒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