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
赵煦到了保慈宫后,几乎没有费任何力气,就让两宫同意他召见司马光。 因为赵煦通过日拱一卒的办法,已经成功的让宫里宫外,都习惯了他时不时的召见大臣独对。 事情就是这样的。 赵煦第一次单独召见、接见大臣。 两宫担心他做不好,朝堂上的宰执也担心他出洋相。 所以,他第一次顺利的召见了沈括后。 朝野都是纷纷吹捧——我大宋兴盛有期! 到现在所有人都麻木了。 也都习惯,并接受了赵煦时不时的单独接见大臣,甚至给大臣安排工作、给大臣下令让他办事,都已经不再会掀起波澜。 就连汴京人也习惯了。 汴京新报,时不时的刊载一下——官家今日崇政殿召见XX。 很多人都是哦了一声,就把眼睛挪去看三国,或者看看今天胡飞盘又说什么话了——他会不会否定自己昨天说过的话? 这可是现在汴京人的生活乐趣。 不过呢,赵煦还是认认真真的,规规矩矩的做好他的细节。 每次召见大臣前,都和两宫商议,召见后,也会来汇报一番。 有事情先商议好,得到同意再做。 这既是表明他的态度,也是他能够日拱一卒,而没有引起任何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 得了两宫同意,赵煦就当着两宫的面,让石得一去通见司,将传召司马光后日入宫独对的旨意下达。 至于为何选择后日?纯粹是赵煦需要调整一下心态。 …… 司马光激动的接过了通见司送来的许他后日上午,崇政殿陛见独对的诏书。 他立刻面朝福宁殿方向,再拜顿首:“老臣司马光,恭遵旨意!” 他已经知道,天子是在看了他的上书后,就立刻去了保慈宫,向两宫请旨的事情。 皇恩浩荡! “官家果然是信老臣的!”司马光在心中欢喜不已。 心中那少少的担忧,已经不翼而飞。 因为他知道,只要他能让官家信任他,并接受他的道。 那么,王安石就算能赢了现在的他,也绝赢不了将来! 官家一旦亲政,只要念及他司马光的赤诚肺腑之言,采纳他的忠贞之见。 那么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只在眼前。 于是,司马光回家后,就开始整理那些他这些日子来一直在整理和收集的案例。 这一桩桩案子,这一个个例子,都足以说明,王安石当年错的离谱! …… 北方的汴京,没有雨雪。 但在遥远的南方,江宁府之中,却已经下起了大雪。 保宁禅院内,王安石遥望着半山园里,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色。 手中的信件,在他指间跳动。 信,来自遥远的京东路,登州!写信的人叫苏轼,随信而来的还有几十斤的海鱼干。 苏轼告诉他——介甫相公,这些海鱼干很好吃的,而且对身体很有好处,我吃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人都精神了很多……想起介甫相公身体似乎不太好,所以就送来些海鱼干,给介甫相公补补身子。 随信而来的还有好几种做法。 根本就将他王安石近些年来,一直参禅吃素的事情,都给忘到了九霄云外。 “这个苏子瞻!”王安石回忆着去年这個时候,苏轼莫名其妙跑到了江宁来见他的情况。 然后在两天之内,就和他,还有整个保宁禅院上下都打成了一片。 他甚至开始拉着禅院的几个高僧,谈论起佛法来了。 虽然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诗词文章的风格,都有了明显变化。 已经不再随意谈论国事,甚至刻意的避开了政务。 但事实证明,苏轼还是那个苏轼。 他只是悄悄的将自己的想法,从文字里隐去了。 但他骨子里的豪放和不羁,却是丝毫未改! 依旧是那个敢说:汝以有限之才,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的苏子瞻! 不过,除了这些事情。 苏轼在信里和他说的另外一个事情,引起了王安石的注意。 宋用臣,正在带着数万青壮民夫,修整河北的道路、桥梁,甚至还派了一千多人,来登州帮着修葺道路、桥梁。 王安石知道,在之前,宋用臣带着这些人,在北流道清淤清了一个多月。 这让王安石一开始有些担心。 因为钱正在源源不断的从府库流失。 而官府一旦缺钱,王安石知道,会怎么做? 再苦一苦百姓! 然而,王安石稍微打听了一番后,通过那些从河北回来的商贾,得知了那些河北清淤工地上的事情。 他就哑然一笑。 商贾们告诉他——河北清淤营地,常常休沐、空闲之时,遍地皆酒坛! 几乎是——辄得工钱,既行买醉、勾栏、赌博之事。 而酿酒卖酒甚至开赌场的人,都是同一个人——宋用臣! 而这些日子来,来自其他各地的书信。 比如说,王安礼的妻弟谢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