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宋中兴离不开好汉!
” 密州和莱州之间,有一个天然的海湾,就是现代的胶西弯,在现代大名鼎鼎的青岛就在那里。 在现代青岛的经济,冠绝山东,压的省城喘不过气。 而淮南东路的海州,在现代属于江苏省连云港。 自然这里也是一个良港。 著名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就是围绕海州进行的。 宋用臣躬身说道:“臣明白了。” 京东路他很熟。 去年冬天,在那边修了两三个月的路。 对当地那些质朴、善良、急公好义的好汉们,宋用臣也有很好的印象。 都是好人啊! 不仅肯干活,更舍得花钱! 托这些好人的福,宋用臣在京东、河北,修了几百里的官道,还对东流道进行了一次清淤,疏通了上百里的河道淤泥。 这使得他宋用臣回朝后,受到了嘉奖,不仅仅升官了——自入内内侍省押班,升任入内内侍省都知。 更是将武臣阶,自宣政使,转迁为蔡州防御使。 “大家……”宋用臣想着去年的事情,就问道:“若建港设镇,恐怕就要大兴土木了……臣斗胆……这人力从何而来?” 赵煦眯起眼睛,看向登莱:“自是如去年一般。” “去年一般?” “嗯!”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兴奋的小脸都红彤彤的了。 京东路如今有着全天下最丰富的富余人力资源。 那些怀揣着淘金梦的人,从大宋天下州郡,不断涌入登莱。 去年赵煦用他们,对东流道清淤,还修葺了京东、河北的官道。 为今年的辽宋贸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一算账,支出虽然超过了一百五十万贯。 但却回收了一百余万贯! 虽然其中,有大约三十万贯,是欠账。 大抵是收不回来的。 但赵煦依然感觉很赚! 所以,过完年以后,赵煦继续指示童贯和石得一加大力度,宣传登莱的黄金热。 还派了好多探事司的探子去登莱搜集新闻,打造典型。 于是,汴京新报隔三差五就会刊载一个通过淘金暴富的典型。 比如汴京城的宋大郎,本只是一个在汴京城中人厌狗嫌的浪荡子,但,他在莱州找到了好几块重达十余两的狗头金,加上其他零散黄金。 你猜怎么着,他现在在汴京城居然租了铺子,开起了脚店,还娶一个娇滴滴的县主! 又比如京西路的燕七郎,带着兄弟们在登州淘金,半岁得金五百余两,于是回乡置地,好不风光! 总之,所有的典型,都是有图有真相。 刺激的汴京城里的浪荡子和无赖们嗷嗷直叫,在床上夜不能寐,一个个纷纷借钱去登莱淘金。 赵煦又特意的让人,将汴京新报带去京西、河南府、颍昌府甚至是两淮、两浙这样的人口稠密地区。 于是,今年以来,前往登莱淘金的人群,比去年还要多,已经达到了二十余万! 为了维持登莱秩序,赵煦特意下令,从河北路的吕惠卿那边调了一个将的禁军前往登莱驻泊。 一方面,盯着那些精力旺盛的淘金客。 他们在山里面怎么样,官府不管。 可要下了山,还要搞事,就统统抓起来,然后直接发配去熙河路种棉花。 另外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收税! 赵官家们,素来雁过拔毛,赵煦也不例外。 像淘金这种暴富项目,赵煦自然要狠狠收足租税! 除了收税,赵煦还很贴心的,派出了教坊司的人,围绕着禁军驻地和淘金客们的集散地,建起了符合大宋宝宝体质的勾栏和瓦子。 什么女相扑、傀儡戏、唱曲的小娘子…… 斗鸡、斗狗、博戏…… 统统都安排上! 争取让淘金客们虽然远在登莱,也可以享受到近似汴京的娱乐。 主打的就是一个——登莱发财登莱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所有人都很满意。 开封府很满意——今年又走了好几千刺头,汴京治安,大大好转! 朝廷也很满意——天下刺头,都去了登莱发财。 各地治安压力大减。 听说,就是永兴军那边落草的盗匪,都跑了一大堆去登莱发财了。 地方官流泪满面——今年的考绩,总算可以拿到一个不错的评价了,不必再被罚铜、加磨勘了。 淘金客们就更满意了。 崇尚自由的英雄豪杰们,在登莱当地,就实现了足不出户,醉卧美人膝的理想。 实在是太赞了! 登莱当地也很满意。 二十多万青壮涌入,他们日夜淘金,对当地消费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至于治安? 英雄好汉们,除了淘金之外,很少下山,一旦下山就泡在沿着金矿地带建立起来的勾栏瓦子里,很少去外面。 那些一时找不到金子的淘金客,在禁军弹压下,也不敢作乱,只能乖乖的去给地方上的大户当长工赚钱。 大户们自然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对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