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入瓮
也不枉朕一番苦心!” 上书者的名字,在贴黄上写的清清楚楚。 刘奉世、吕陶、朱光庭。 其中,刘奉世是左正言,吕陶是监察御史里行,朱光庭则是监察御史。 谏院的谏官和御史台的御史一起上书,通见司自不敢怠慢。 所以,奏疏誊抄好后,就分别送到赵煦和两宫以及都堂宰执手中。 而他们的上书,议论的就是——御史台刑讯逼供,有碍法度。 话,当然说的是冠冕堂皇。 就是事情,太下作了! 赵煦拿着奏疏,看向在殿中坐着的御史中丞傅尧俞,轻声说道:“却是要让傅卿看笑话了。” 他说着,就让冯景将这奏疏送去傅尧俞手中。 “朕也不知,是否是朕年幼,故而德薄,竟让朝中大臣,如此轻看于朕!”赵煦说着,眼眶就发红了。 傅尧俞听着殿上小官家的声音,再看着小官家那发红的眼眶。 他内心的柔软顿时就被触动。 还有什么比年少、聪俊、孺慕圣人大道的天子,一心憧憬着,圣人之教,仁恕忠义之道,却被大臣们的无耻所伤害,更能让一个传统的儒家士大夫动容的事情呢? 没有了! 而傅尧俞,恰好就是一个最传统,也最正宗的儒家士大夫。 致君尧舜上,是他的理想。 当即,他就起身,郑重的拜道:“陛下即位以来,躬先帝之教,承六圣之治,上孝太皇太后、皇太后,推恩大臣!施恩布德,泽被四海,虽幼冲之年,却已身孚天下之望!” 这是事实! 这位官家即位之后,给朝野甚至是整个天下州郡,都注入了一股全新的风气。 不止是奉父命,推恩于天下,罢废市易务、均输法等诸多弊政。 还扑买堤岸司,让利于民。 更出内帑以赈河北百姓,与民更始,修葺道路。 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在宫中亲耕于田,种四季菜圃。 个人生活和享受,更是节俭无比。 每日三餐,不过三菜两汤而已,所食简单朴素。 而且,他还很关心,御厨的厨子的生计问题。 于是,推恩厨子,效仿先帝的惠民熟药局的之制,命人在汴京城的州桥,给御厨们开了好几家吃食店。 让那些无事的御厨,能得到一份生计,甚至可以过上优厚的生活! 礼贤下士、仁爱百姓、胸怀天下、仁厚爱人、节俭自用、体恤民生…… 就问一个集齐以上所有光环的天子,出现在现实中时。 士大夫们该怎么办? 反正,对傅尧俞这样的儒家思想钢印入脑的人来说。 他只有一个念头——臣,只会心疼陛下! 尤其是,当他看到,小天子在他面前红着眼睛,一副被伤害的模样后。 他就已经怒不可遏了。 于是,傅尧俞俯首而拜:“若有大臣,不顾君臣之义,有害于陛下,臣身为中司,自当严加弹劾!” 说着,他就翻起了那封天子命人交到他手里的奏疏。 只是看了一眼,傅尧俞就怒火中烧! “竖子尔敢!”傅尧俞在内心咆哮。 居然弹劾御史台,刑讯逼供! 这是污蔑! 因为这些天,他傅尧俞每天都会入宫,向天子汇报进展。 他也一直盯着安惇、张汝贤。 哪里刑讯逼供了? 让犯官罪吏们在太阳下抄写圣人经义就算刑讯逼供? 傅尧俞放下奏疏,抬起头,看向那位依然红着眼睛的官家。 他当然知道,这位小官家,只是年纪小。 可心智、手段,却成熟的可怕! 这些日子来,他入宫上奏的诸多事情,官家总是可以迅速理解,甚至举一反三,引用国朝的典故、故事理解相关事情。 所以,傅尧俞知道,小官家虽有一片赤子之心,憧憬圣人之道,却绝不是那种刻板的理解圣人经义的天子。 恰恰相反,小官家对人心有着某种超出想象的理解和洞察。 最让傅尧俞感动的,还是明明小官家,什么都知道,却依然憧憬、向往圣人之道。 事事以仁恕为出发点,心心念念都是天下苍生福祉。 每次见他,总会问起地方百姓民生,听到地方上的百姓,吃不饱饭的时候,总会红着眼睛,默默落泪、自责不已。 当淮南方面,上报旱情导致今年可能要歉收的时候,小官家当即下诏,从今以后,直到旱情消减,福宁殿一切用度减半。 这些都是傅尧俞亲眼所见的事情。 与那几位,恨不得把每一个制钱,都搜刮到自己手里的先帝,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才是最珍贵的赤子之心! 所以,傅尧俞知道,小官家伤心的原因。 那几个大臣,自以为聪明,以为可以瞒得过天子。 却不知,他们的那点小心思,被天子一眼看穿了。 因为,今天他傅尧俞入宫,就是来汇报,御史台如今对李雍案的调查进展的。 不仅仅有着安惇、张汝贤等人审出来的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