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拿捏
阁正楷在写字。 但实际上,赵煦的书法技术很高。 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的各种类型都略懂。 只是他很少显露,偶尔写一写,随即就会销毁,没有留下痕迹。 所以外人一直都以为,他只会馆阁楷书。 但真正懂书法的,却知道他的字,已经有自成一体的格局。 灵动迅捷,运转提顿,皆有痕迹可循,特征非常明显。 这是在现代直播时,留下的毛病。 总是不自觉的会用上瘦金体的技法——没办法,直播要红,就只能炫技。 “臣妾不敢当官家之赞。”文熏娘低着头说道:“只是跟着官家,不自觉的就会学到一些。” 赵煦笑了笑,他自知道,文熏娘入宫后,就一直跟着庆寿宫、保慈宫里的那些高品女官学习各种知识。 如今看来,她学的不错。 在艺术这方面算是入门了。 “这幅字,朕就赐给熏娘吧。”赵煦放下笔,柔声道。 “这……” “熏娘收下吧!”赵煦用着不容置疑的口吻道。 说话间,他看了看在这书房里侍立的那些女官、内臣。 “当然,朕也不是白赐……” “熏娘给朕念一念这杜工部的诗吧。” “朕想听着熏娘的念诵,小恬片刻……” 说着,他就坐到了书房的坐褥上,靠着清凉的椅背,看向文熏娘。 文熏娘入宫后,发育的很快。 特别是身高,如今已有差不多四尺五寸多(接近145CM左右)。 和身高在不断发育的赵煦相比,也高出了几厘米。 考虑到女孩在身高上,本就不如男孩。 这个时代,很多女子成年了可能也就四尺七寸多不到五尺。 十二岁多不到十三岁的文熏娘在她的这个年纪,能有这个身高,已是很不错了。 而她的容貌,也渐渐长开了。 一张小脸,艳若牡丹,琼鼻晶莹可爱,樱唇丰润动人。 只要不长残了,三五年后,足可颠倒众生。 赵煦靠着坐褥,文熏娘对着他盈盈一礼,开始了轻声朗诵。 声音婉转好听。 “高标夸苍穹,烈风无时休……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赵煦听着,慢慢闭上了眼睛。 “可不就是这个样子吗?”他在心中想着:“所有人都有着自己家的稻梁要谋……” “大宋这个摊子啊……烂透了!” “哪怕韩绛,也只能勉强裱糊着,勉强粉饰着……”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客观现实就是如此。 大宋虽然开国才百余年,但在立国之初,却带了一身的毛病。 其中很多毛病,直接就是从中晚唐就已经存在的痼疾。 所以,如今的大宋,其实已经走到了王朝末年。 想要从内部,在现有制度上动手。 结果只能是王安石变法的老路。 得罪天下,得罪整个统治集团。 但放任不管的话,老态龙钟的王朝,会在腐朽的恶臭中溃烂、死亡。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大宋是没救的了。 赵煦唯一能做的就是捂住耳朵,假装天下太平,让利士大夫、武臣,再苦一苦百姓。 这样或许可以让王朝延寿个几十年。 好在,他在现代留过学。 所以,有个模版可以学习——大缺大德的带英。 想着带英的大缺大德,赵煦产生了见贤思齐的思想。 那确实是救大宋的道路! 也是他能想到的唯一的解法——只要把大宋的问题,丢给别人。 让别人来承担大宋国内矛盾。 自然天下太平,国家兴盛。 同时,也能有足够的利益,收买和拉拢国内的不同阶级。 让士大夫满意,让武臣勋贵舒服,甚至能让平民也分到一些汤汤水水。 所以啊…… 赵煦在进入梦乡前,脑子里最后一个念头是:“朕的宰执们,应该都是聪明人!” “他们应该能懂朕的意思!” 最起码,韩绛和吕公著,应该能懂。 …… 午后的都堂,很是清闲。 两府今日轮值的两位执政李常和安焘,都在各自的令厅里煮起了青梅酒,惬意的品尝了起来。 但,很快的,他们就听到了风声。 “今天早上,皇帝殿邸候冯景,带人去吏部官告院查了一些东西……” “然后,甘泉县君在福宁殿东閤,为官家吟诵了杜工部的《同诸公登慈恩塔》?” 两位执政听完宫里面的消息。 一切惬意,所有快活,顿时消失的干干净净,后背立刻凉梭梭的。 为什么? 因为杜工部的这首《同诸公登慈恩塔》,最有名的一句是: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结合今天官家身边的人,跑去官告院查了一些东西这个事实。 两位执政,如何不知道,这是官家在指桑骂槐! 怎么办? 安焘也好,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