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暴利
,避免地方豪强坐大。 在这个政策下,汉初的天下郡国无豪强可以左右地方,更没有那种可以阡陌连野的大地主! 因为,这种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会被强制迁到关中帝陵。 赵煦却继续说道:“而朕今之制,采其长而去其短。” “以义诱之,用教化招徕,以德感召……” “且无强制,一切自愿……” “可谓无汉之弊,却得汉之利!” “如此,长此以往,天下太平可期!” 赵煦这就是在忽悠范纯仁,以及现在在他面前的这些经筵官了。 道理很简单——如今距西汉,已过千年。 时移世易,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生产力都已经完全不同。 生搬硬套西汉的政策,等于缘木求鱼,也是刻舟求剑。 真要那么去做,最后搞不好,落得一地鸡毛。 所以,赵煦只是在找借口来掩饰他真正要做的事情。 但,经筵官们听完后,却都高兴起来,纷纷称贺。 特别是程颐、苏辙这样复古思想入脑的士大夫们,脸上的喜色,溢于言表。 而,随着时间推移。 靖安坊方面的捷报,继续传来。 到中午时分,贾种民就亲自回来报捷:“陛下,臣幸不辱命‘汴京学府’一期全部两百二十五套宅子,皆已售空……相关契书,也都签押完毕……有关款项,当在未来一月,陆续送入封桩库!” 赵煦听着,含笑点头。 左右官员、大臣,则都是咽了咽口水。 两百二十五套宅子,全部卖光了? 一套三万贯,这就是六百七十五万贯的巨额收入! 都快赶上大宋去年的盐课收入了。 虽然,盐课年年有,而靖安坊的汴京学府似乎是一锤子买卖。 但也还是太震撼人心了。 对经济比较敏感的吕大防,在震惊过后,就开始担忧起来:“陛下……一下子这许多的铜钱、金银、绢布,从百姓之手,进入封桩库……” “臣担心,天下钱荒加剧,导致物价飞涨!” “望陛下明察!” 他真正的担心的,其实是汴京的富户们,将市面上的流动资金抽干,导致汴京钱价飞涨! 毕竟,汴京城虽然富甲天下。 这个城市里,每日流通的铜钱数量,更是以万万为计。 可一下子抽干将近七百万贯的流动资金。 对市场而言,实在太恐怖了。 赵煦点点头,对吕大防道:“卿勿忧也!” “取之用民,必当用之于民。” “朕已经和两宫商议好了……” “汴京学府所得之钱,除用于汴京学府建设和维护外,余者,将拿出大约三百万贯,用于在宫中修建‘万寿宫’,以奉两宫慈圣。” “为此,此番修建万寿宫,工部和入内内侍省,将以市价雇佣百姓……” 其实,就是花钱,雇佣禁军的包工头们修建宫阙。 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在京禁军是烂完了,没救了的。 但贸然裁撤,又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兵变。 只能慢慢来先给他们找到出路,逐步的裁撤掉。 给皇室修园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可以趁机,让一大批禁军,完成从官军到民户的转变。 至于如何操作? 自然很简单——禁军修园子,没有钱拿,但转变成民户,就可以拿到工钱。 以利诱之,很快就能让禁军里那些根本不想当兵的人,主动退出禁军——了不起,再给点钱买断他们的军龄。 这样,总比一直养着这些人,让他们吃空财政要好。 “剩下的钱,朕也和宰执们说好了,拨给国子监、太学、武学……” “用来兴建新的学舍、斋舍,同时也将用来建设书馆,并设立一个奖学金,以奖励那些刻苦读书,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或者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的名师,初步预定奖金从五百贯到一百贯不等……” 兴学就是大宋的政治正确,不会有任何人反对——从庆历以来,大宋天下的地方官,只要有机会,就会兴建学校。 而且,还会想方设法的给学校增加学田,以供养师生。 赵煦提出的这个设想,在提出开始,就得到了朝野内外的一致支持。 同时,这也是两位宰相,拿着自己的名声担保的政策。 赵煦当然不会辜负韩绛和吕公著了。 不过呢…… 兴学归兴学。 重点放在哪里?赵煦是有自己的主见的。 虽然在一开始,肯定得将大部分资金用在国子监、太学。 但这里面也存在着,浑水摸鱼的空间和挂羊头卖狗肉的可能性。 “这笔钱,朕估算,应该起码有三百万贯!” “足可在太学、武学、算学兴建数十个学舍,建立上千个斋舍,给数以百计的师生,提供奖学金支持!” “此外,应该还能剩余不少资金……” “朕打算,将之用于在太学、国子监里,支持一些游学一类的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