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文彦博:当今天子,谋定而后动
面明白。 无论是今年正月,命章惇南征交趾,还是如今的宋夏战争。 她其实都没有做过什么有效的决策。 章惇南征,是孙子劝说、游说的结果,过程中的决策、安排,也都是这个孙子和都堂宰执们商议下来的。 她和向太后,只是点头同意、认可了而已。 如今也是一样。 可是…… 谁会在乎呢? 事实就是,章惇南征,交趾臣服,是她和向太后垂帘时的事情。 如今,这宋夏战争,也是在垂帘期间发生的事情。 将来史书上,自然会为她涂脂抹粉。 何况,官家不是认了吗? 于是,太皇太后道:“官家之赞,老身惭愧啊!” “老身只愿将来到了永厚陵,面见英庙神灵时,能无愧于英庙托付便足矣!” 虽然她心中,依然对诸司之事,可能产生的动荡与风波有所疑虑。 但在这一刻,这位太皇太后已遗忘了这点小小的担忧,整个人都已沉浸在自身武功的迷醉中。 赵煦在旁,近距离观察着这位太皇太后的神色,也看着向太后脸上忍不住洋溢的开心之色。 “果然……”赵煦在心中想着:“这位太母与向太后,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和平主义者。” 真是和平圣母,她们也不可能稳坐后位。 皇城之中,就没有圣母的生存土壤。 “她们反战,她们主张和平,仅仅是因为没有信心罢了!” 简而意之,就是反战败! …… 太皇太后在福宁殿,陪着赵煦和向太后用了晚膳,才带着人,回转庆寿宫。 送走太皇太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赵煦看向向太后,道:“母后,今夜儿臣去保慈宫陪母后说说话吧!” “儿臣也有好几天,没有到保慈宫就寝了。” 向太后一听,顿时高兴起来:“好!” “六哥就随吾到保慈宫去吧。” 于是,母子两人,在御龙直的簇拥下,从福宁殿西閤而出,经福宁殿的右昭庆门前往保慈宫。 母子两人提着灯笼,走在深秋夜晚的宫闱中。 “六哥……”向太后忽然蹲下身子,看向赵煦:“诸司之事,六哥是不是已经有了主意了?” 赵煦点点头:“不敢瞒母后,儿臣心中已有了想法。” “嗯?” “且待儿臣到保慈宫,再与母后细说。”赵煦说道。 向太后点点头,看着赵煦满眼柔情。 这孩子,从四岁开始就被先帝带在身边,耳提面授。 在元丰七年之前,他一直被先帝保护的很好。 直到元丰七年的秋天,先帝身体不豫,才第一次带他去了集英殿,接受群臣朝拜。 先帝更早早的安排好了辅政大臣,选了吕公著、司马光为师保。 而这孩子也确实没有辜负先帝的苦心安排。 自即位以来,上孝太母、孺慕她这个嫡母,尊重宰执,礼遇元老。 同时,他本人还很有主见,分得清主次。 无论经济还是军事,似乎都有自己的一套手段。 而且,在实践中已证明,他常常是正确的。 尤其是章惇南征交趾,向太后如今已经知道,正是这个孩子的一系列政治安排,才让南征进行的那么顺利。 所以…… 这次也是一样吗? “好!”向太后轻轻握着这个孩子的手,心中既有着怜爱,也有着心疼。 这孩子少年丧父,很没有安全感,她记得,最初在庆宁宫见到他的时候。 当时,他脸色苍白、身形消瘦,见到她就扑在怀中,喊着母后。 如今,虽已渐渐长大,人也壮实、高大起来。 但,向太后明白,这个孩子依然和当初在庆宁宫见到的那个孩子一样。 他依然在害怕着一些东西。 所以,他才会在太皇太后面前,放下手段,效彩衣娱亲之法。 也就是在她面前,这孩子才多少展现出一些自我和真性情来。 “六哥记住,母后会一直在六哥身边支持六哥的。”向太后低声道。 “嗯!” “儿臣知道!” “待儿臣长大,定给母后生几个大胖孙子,让母后尽享天伦之乐!”赵煦轻轻依偎在向太后怀中,轻声说着。 向太后听着,顿时展颜一笑:“好!” “母后等着六哥给母后生几个大胖孙子,到时候母后在宫中给六哥带孙子!” 她想起了,她那个可怜的孩子。 心中顿时悠悠一叹,旋即整个人又有了期待。 期待着能有好几个和六哥一般的孩子喊她太母的那一天。 …… 深夜的文府,丝竹管乐之声,并未停歇。 文彦博拿着酒杯,听着歌姬的小唱,站在来访的苏颂身边,看着苏颂提笔,写下的诗词。 他眯着眼睛,心情无比愉悦。 因为苏颂写的这首诗,实在是太好了! 尤其是那一句:社稷元臣名已遂,山河雄镇宠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