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熙河棉庄经济的运作。
/br> 书里也多次说过了。撑死了,一个雇工一年在棉庄食宿和衣料上所用,也就是3-5贯铜钱。 就这,这个雇主肯定是良心雇主。 比如王大斧这样的好人。 实际上,没有良心的雇主,是可以极限压榨雇工,让雇工们自己去挖野菜,再随便给他们点盐巴、米麦,凑合着吃,饿不死就行。 衣服直接让他们穿到烂! 古人的道德底线,是很低的。 当然,还得算上一些农具成本什么的。 以北宋农具的价格,每个雇工配齐一套铁器农具。 大约是二十贯到三十贯。 但这肯定是多个雇工共用,同时因为熙河的都作院掌握在向宗回、高公纪手里。 所以,他们实际上是可以用成本价给自己和自己的朋友们雇佣铁器农具的。 同时,在元祐元年四月之后,熙河本路铁钱,全部使用未含杂质的铁铸造。 可以直接融化铸造成铁器的那种。 出于良心,作者君将这些铁钱全部设定为四川使用的折十大铁钱,而非小平钱。 其成本每贯,以北宋铁价每斤均价11文算,12斤铁约132钱。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熙河的经济模式。 在铁钱、铜钱汇率不对等,且汴京、熙河当地物价存在严重倒挂的情况下。 棉庄主们现在的主要盈利手段,其实就是套利。 通过套利,他们的棉庄,在投入产出比上,达到了非常惊人的水平。 以王大斧在元祐元年春夏新垦的五百亩地来算。 其雇工十五到二十人照料这些新垦土地。 以全部种豆类、苜蓿,每亩产出1200文的下限算。 五百亩地,全年产值是60万钱,折780贯。 其雇工花费,人工全部按顶格的一贯铁钱算,每个雇工本年12贯铁钱,折铜钱1200文,20个雇工,就是两万四千文,折33贯。 食宿、衣料,算五贯,20个人100贯。 铁器农具三个人共用一套,每套顶格30贯,200贯。 节庆红包、年终红包、收获红包以及赏钱,按照每年发六次,每次给100铁钱,就是600,20个人一万两千,折铜钱1200文不到两贯。 再算上垦荒成本吧,每个人每个月垦地两亩。 500亩,需要雇佣250人,用一个月来垦荒,就是250贯铁钱,折合25贯铜钱(肯定不会雇佣这么多人,也雇不到这么多人,只能是叠加算,比如说雇工五十到一百,用两三个月来垦荒)。 王大斧的总成本就是360贯。 其收获却是780贯。 毛利420贯。 扣掉种子开支,算100贯吧(算上棉田!),还剩320,扣掉两税100贯,220贯。 所以,他最终盈利220贯。这些钱,足够他维持另外五百亩棉田的开支。 而他得到的是1000亩已经开垦好的土地! 朋友们,这可比任何东西都更具刺激! 当然了,作者君自己算术不算太好,可能算错了。 但无论如何,熙河棉庄盈利是普遍存在的。 而且是既开既盈利。 只要有资格垦荒,开垦出来就是赚到。 而且,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朝廷其实不吃亏。 熙河本地物产增加后,就不需要从陕西等地千里迢迢转输粮草了。 节省的人力物力,在实际上使朝廷受益,等于降本增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