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苏轼回京
头.明月几时有》直接糊脸上,后面还跟着定风波、赤壁赋、前赤壁赋等一大堆注定千古不朽的诗词。 正如当今天子在命中书舍人林旦为授苏轼直龙图阁馆职时所言:他人得授直龙图阁,乃其幸也,而朕今授苏轼直龙图阁,乃直龙图阁之幸! 苏轼虽然升官了。 但他的性格,还是与往常一般,没有半点改变。 他一下马,就直接奔向自己最心爱、挂记的弟弟。 直接就抓住苏辙的手:“子由啊,你消瘦了!” 苏辙憨厚的笑了笑激动的抓着自己哥哥的手,道:“兄长却是发福了几分。” 苏轼哈哈大笑:“要怪只怪登州之鱼太过美味!” 他说着就对苏辙道:“子由,上个月我托人稍给你的那些海货,可都收到了?” “嗯!” “张伯父与苏世叔也收到了?” “都收到了!”苏辙道:“还都与吾说,很喜欢兄长的礼物呢!” “这就好。” 这个时候,其他人也都凑了上来。 全部是苏轼的迷弟。 哪怕这里面不少人,年纪都只比苏轼小几岁,甚至还有人年纪苏轼大。 但他们却崇拜的看着这个大宋文坛的传奇。 “见过苏公……”这些是过去不认识苏轼的。 “见过子瞻兄……”这些是认识苏轼,但不太熟的。 “东坡先生,别来无恙!”这些都是和苏轼书信往来密切的好友。 …… 苏轼回京的消息,就像一条忽然登上汴京热搜的词条。 几乎是转瞬,就传遍了整个汴京。 最兴奋的,莫过于汴京城的各大勾栏瓦子了。 无数瓦子的主人,立刻挥舞起自己的钞能力,同时发动一切能发动的人脉。 开始运作起来,他们都想要自己的瓦子成为苏轼回京,招待友人的宴会、酒席场所。 甚至有人宁愿倒贴,也想拥有这个机会! 没办法! 像这种文人盛会,注定会流传千古。 一不小心,万一大胡子喝高了,当场再写一首名篇。 那他和他的瓦子,也能跟着不朽了。 就像李太白《将近酒》中简单的点名的那两位在坐的宾客一样——岑夫子、丹丘生,杯莫停。 这两位果然就一直杯莫停。 赵煦也很快就知道了这个事情。 “这大胡子回京动静可真大!”赵煦忍不住砸吧了一下嘴巴。 这就是大宋顶流的真正威力。 一个没有罪名,同时不受忌惮的文人领袖所展现出来的实力。 于是瞬间压过一切讨论,将所有舆论和眼球都吸引过去。 “恐怕,这也是乌台诗案,苏大胡子会被整的那么惨的原因吧……”赵煦嘀咕了一句。 你这么厉害?你这么牛逼? 不整死你,我们整谁? 自然是要加大力度,必须变本加厉,狠狠羞辱,狠狠折磨。 而赵煦的父皇,针对苏轼的原因,就很复杂了。 赵煦感觉,这里面既有对王诜的恨意。 恨屋及乌,顺便惩罚一下苏轼。 同时,更多的还是忌惮这大胡子在文坛的影响力。 乌台诗案前,苏轼才四十出头! 却已写下了包括念奴娇、水调歌头在内的无数现代中学生需要反复背诵的千古名篇。 此外,这大胡子的大嘴巴子,也是原因。 其在徐州,胡言乱语什么:汝以有限之才,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 这是在骂谁? 王安石? 呵呵! 若二次回河成功了,倒也罢了。 顶多也就是穷酸文人的无病呻吟。 关键二次回河失败了,不仅仅失败了,还酿成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那这大胡子不倒霉,才有鬼! 老实说,当年要不是王安石出手,章惇帮着回转。 赵煦感觉,苏轼可能真的会死在诏狱里。 “话说回来……”赵煦抬起头:“朕这辈子还没有见过这大胡子呢!” 就算是在他的上上辈子,他也只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与这大胡子有过交集。 能记得的东西,如今也所剩无几。 脑海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回忆,就是这大胡子在经筵后,悄悄拉着他的袖子,带他到角落里,悄悄的和他介绍历代帝王、雄主是怎么杀大臣的。 而这大胡子的性格,也注定了他仕途的坎坷。 新党不喜欢他,很多人敌视他。 旧党则讨厌他,甚至是厌弃他! 尤其是,苏轼自己建了个蜀党,召集了一大群人,阐明了他的立场——我不喜欢新党,也不喜欢旧党。 那就怪不得人了。 刘挚出手,王岩叟、王觌迅速跟进。 程颐、程颢的徒子徒孙们纷纷帮手。 大家打着司马光的旗号,把这大胡子赶出了汴京。 你要问二程的门人为什么出手? 答案是,苏大胡子先动的手,先撩者贱! 不过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