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层层套娃(2)
。 彼时,昔日与苏轼交好的人,纷纷与苏轼绝交,乃至于焚毁书信,以防自己被牵连。 只有鲜于侁‘毅然往之’,与苏轼相见。 因此,鲜于侁被贬西京洛阳。 而他在洛阳,却因祸得福,成功融入旧党元老圈子,成为如今天下著名的‘贤士’、‘名臣’、‘能吏’。 更因苏轼苏东坡的吹捧,而成为元祐时代,御史台的明星人物。 所以啊…… 石得一揣摩着赵煦的心态,暗道:“恐怕大家对鲜于子骏不满的很呢!” 想想也是! 大家对先帝所用的大臣,素来保护、爱护。 而鲜于侁曾将王安石往死里得罪。 在大家眼中,这左谏议大夫的形象可想而知。 赵煦却不再继续评价此事,只问道:“那苏舍人呢?” “苏舍人也参与了鲜于大夫府邸上的诗会……”石得一答道:“此外,舍人昨日,还应张节度之邀,过府相见……” 赵煦一听,眼睛就亮了起来:“是吗?” 然后,他低低的嘟囔了一句,石得一根本听不懂的话。 好像是叫什么:“西游记诚不欺我!” 西游记是什么? 石得一不懂。 但他知道,这还是在讽刺。 “另外两位舍人,这几日在做什么?” 石得一收敛心神,想了想,道:“钱舍人一直在家读书……没怎么会客,就算见人,也只是见了几个亲戚。” “哦!”赵煦颔首,只能说不愧是千年世家。 鼻子就是灵! 一下子就闻到了味道不对劲,马上就把头缩回去了。 “至于孔舍人,与苏舍人往来密切,也参与鲜于大夫府上的诗会,另外孔舍人还受邀参与了在范学士家的诗会。”石得一报告着:“臣听说,孔舍人在范学士似乎说过什么‘孟轲非孔子学生,岂能入祀封公’这样的话。” 赵煦听着,只呵呵笑了笑。 孔仲文是孔子的第四十七世孙,作为孔子后人加保守派,当然是极力反对孟子封公入祀孔庙的。 更不要说,把孟子的座位,放到孔子之下,比其他孔门弟子地位更高的位置了。 这已经不是离经叛道了! 分明就是亵渎圣人!亵渎儒家! 奈何是胳膊拗不过大腿! 只能是憋屈着,眼睁睁的看着孟子被抬进孔庙。 而在同时,孔仲文三兄弟,都是苏轼的小迷弟兼政治盟友。 这三兄弟加上苏轼兄弟以及鲜于侁等组成了元祐时代的蜀党核心。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蜀党在司马光、吕公著先后去世后,与刘挚为首的洛党,程颐为核心的朔党,打的你死我活。 真正诠释了何为旧党无限可分。 这也是大宋政治的常态。 所以,这一次的风波是缺了苏轼的蜀党在搞事? 若是这样的话,这味就对了。 这样想着,赵煦就站起身来,吩咐道:“都知且先下去忙吧!” “我得去一趟庆寿宫,给两宫问安了。” …… 赵煦到了庆寿宫,循例给太皇太后问了安。 然后,就坐到了她身边,观察了一下她的神色,然后问道:“太母还在生气?” 太皇太后脸色铁青着,阴阳怪气的道:“老身有什么气好生的!” “外廷的人,都是君子,都是国家贤士大夫!” “老身不过妇孺罢了,见识少,才学也少!” “这国家大政啊,听君子贤人的就好了!” 这些都是最近这几天,她身边的人,告诉她的宫外的议论。 自然,免不得是夸大其词,添油加醋,以偏概全,搬弄是非。 而她听到这些话,心情能好起来才怪! 对外廷的士大夫们的意见,随之大起来。 以至于,连吕公著入宫想要劝说,都吃了闭门羹—— 这位太皇太后一句:“老身近来偶感风寒,头晕目眩,太医言当多休养……” 就把吕公著给堵了回去。 连吕公著这个和皇室关系密切的大臣,她都不肯见,其他人就更加见不到她了。 太皇太后说着说着,就看向赵煦,问道:“官家今日来,还是来安慰老身的?” 这几日来,赵煦早晚例行问安,都会安慰一番。 当然,赵煦没有真的用心,只是例行公事。 不过,太皇太后却有些心烦了。 因为她认为,赵煦这个孙子,偏袒外廷的士大夫! 而,这正是赵煦希望看到的。 就像他在现代玩的一个叫狼人杀的桌游游戏一般。 什么人反水最可怕? 当然是场上公认的明好人反水的时候! 赵煦抬起头,看向太皇太后,轻轻摇头:“禀告太母,孙臣这次来,除了看望太母外……就是有个事情,想告知太母……” “嗯?” 赵煦从身上,摸出来一张皱巴巴的小报,递给太皇太后:“太母请看,这是日前小报上刊载的有关叶康直为李宪捧袍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