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赵俊臣与周尚景(下).
出周尚景究竟还有什么事情要与自己交谈。 就在赵俊臣心中疑惑之际,周尚景缓缓说道:“昨天早朝上,陛下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由头,再次训斥了太子一顿……自从太子第二次闭门思过之后,这已经是陛下第六次训斥他了。显然,陛下对于太子已经十分不满了,这段时间的种种表现,恐怕全都是一种铺垫而已,也许再过一段时间,陛下就会正式废黜现在的太子、扶持新储君上位了。”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情! 听到周尚景的讲诉之后,赵俊臣恍然, 然后,赵俊臣也没有装糊涂,接口道:“陛下连续训斥太子,恐怕也是为了试探百官们对待太子的态度。可惜,太子被陛下连连训斥,但除了清流之外,满朝官员竟是无一人愿意为太子求情,表示太子并没有得到百官们的支持,说是离心离德也不为过,这样一来,陛下他废黜太子的决心就要更加坚定了。” 周尚景轻轻一叹,说道:“当真是多事之秋啊……那么,在俊臣看来,陛下的几位皇子之中,究竟有谁会成为新任的储君太子?” 赵俊臣依然是没有绕圈子——面对周尚景的时候,许多事情也无需要隐瞒——直接回答道:“必然是七皇子朱和坚!此人出身最尊贵、年纪也合适、并且风评也很好,虽然身体有些隐患,但依然是最好的人选。与七皇子相比,那几位已经离京封王的皇子就有些相形见拙了,全都是百官交口称赞的‘贤王’,自然不会是合格的储君人选。” 说话之际,赵俊臣的表情略有些讽刺。 在明朝,因为明成祖的前车之鉴,朝廷对于藩王们一向是提防有加,若是某位藩王表现出了贤名睿智的模样,甚至还出现了爱民如子、礼贤下士的风评,就必然会受到朝廷的打压,甚至还会被撤销封国;反之,若是某位藩王一直是欺压百姓、愚昧无知、作风荒唐,反倒会成为百官们口中的“贤王”! 而德庆皇帝的几位成年皇子被册封为王之后,就一个个皆是成为了大明朝最合格的“贤王”,这样的藩王固然是得到了百官们的违心称赞,但绝不可能得到百官们的真正支持;至于那几位未成年的皇子,则大都是出身不好,年纪也不合适,却也同样得不到百官们的支持。 如此一来,结合年纪、出身、风评等等因素,朱和堉一旦被废黜之后,七皇子朱和坚就成为了唯一的适合人选。 另一边,周尚景显然也知道赵俊臣为何会面现讥讽。 明朝的这些藩王,确实是早已经成为了大明朝的寄生虫与拖累,朝廷每年都需要花费大笔的银子与粮食供养他们,地方宗室已经成为了朝廷财政的一大负担,但这些藩王们依然是犹不知足,依然是肆无忌惮的收敛钱财、欺压百姓、兼并土地,因为藩王们占据了上万亩良田却又不用上交税赋,也进一步加剧了明朝财政的恶劣状况。 事实上,这也是赵俊臣与周尚景联手对付“八王船行”的原因之一,一旦“八王船行”背后的那八位藩王倒台,那么整个大明朝都能轻松许多。 不过,周尚景并没有纠缠这个话题,只是点头道:“老夫也是认为,七皇子恐怕是继承储君之位的唯一人选,这段时间陛下他经常召见七皇子谈话,就是明证……不过,老夫虽然也收集到了许多关于七皇子的情报,但这些情报全都是路人皆知的消息,就好似这位七皇子没有任何秘密一般,但这样一来,老夫反倒是有些看不透这位七皇子了。” 说到这里,周尚景双眼盯着赵俊臣,问道:“老夫听说,俊臣你与七皇子曾有过几次接触,甚至就连七皇子的病体也是俊臣府上的名医章德承为他治好的,却不知俊臣你对于这位七皇子可有更多的了解?” 听到周尚景的询问之后,赵俊臣稍稍犹豫了一下。 然后,赵俊臣还是决定向周尚景透漏一些消息。 赵俊臣缓缓说道:“晚辈与七皇子固然是有过几次接触,但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之处,只是觉得这位七皇子态度谦和、风度极佳、也不似太子一般固执,十分看重‘礼’字,对五经之中的《礼记》也颇有研究。” 见赵俊臣同样是说了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周尚景遍布皱纹的老脸上闪过了一丝失望。 若是七皇子朱和坚当真会成为下一任的储君太子,那么周尚景对他的了解就太少了,这般情况十分不利于周尚景的日后布局。 而就在周尚景感到失望的时候,赵俊臣突然又说道:“不过,周阁老可还记得赵山才这个人?” 周尚景略略思索之后,答道:“自然记得,此人可谓是才华横溢、颇有睿智,在他辅佐太子的那段时间,太子已经是逐渐在庙堂上站稳了脚跟,可惜天妒英才,这个人没多久就因为胃病而过世了,而太子失去了他的辅佐之后,局势也是急转直下,落入了今日的境地。” 赵俊臣点了点头,然后用一种轻缓的语调,低声说道:“当初,就在赵山才病死之前,我曾与他见过一面,赵山才当时向我说过,他的胃病乃是因为七皇子的暗中毒害,甚至就连他的老师何明当初的遇害,也是因为七皇子的暗中指使。” 听到赵俊臣的这句话,周尚景的面色猛地一变。 不过,也不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