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朝廷中枢的决定.
前提下,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变数!此外,就算是赵俊臣的计划没有任何纰漏,臣认为收复河套对于朝廷而言也是得不偿失!收复河套之后,驻防、移民、教化、开垦等等事情,皆是需要朝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面对蒙古人无穷无尽的报复!国库的钱粮近年来虽然是略有好转,但恐怕依然是难以支撑,朝廷即使是勉力收服了河套,恐怕也是无力守住!还请陛下三思!” 听到程远道与林维二人陆续支持了自己的表态,首辅沈常茂的表情略有些得意,只觉得自己借此挽回了一些颜面。 沈常茂认为,不仅是程远道与林维二人,除了“赵党”的左兰山之外,御书房内的众位大臣必然是会纷纷支持自己! 毕竟,赵俊臣所提出的这项计划对于所有人都是弊大于利!若是这项计划最终失败了,则是西北边防糜烂,所有人都要焦头烂额,许多大臣甚至还要受到牵连,自然不是好事;但若是这项计划最终成功了,赵俊臣的声望地位就要大加增涨,从此压过朝廷其余几位权臣一头! 然而,就在沈常茂认为自己即将要“一呼百应”的时候,接下来的局势发展却是彻底超出了他的预料! 只见太子朱和堉沉思良久之后,却是出乎意料的表态支持了赵俊臣的计划,开口道:“父皇,儿臣认为朝廷应该鼎力支持赵俊臣收复河套的计划!赵俊臣在奏疏之中讲得很明白了,河套乃是战略要地,一旦是朝廷收服了河套地区,西北诸省的边防压力就会大为减轻,收复河套地区之后固然是需要投入许多人力物力,但西北诸省的边防压力减轻之后也同样是可以降低朝廷的投入,长远来看还是很划算的,即使是需要冒些风险也是值得的!此外,收复河套地区亦是朝廷宣示国威之举,后世史书之中必然会大为夸赞,对于民心士气也是一种振奋,还望父皇明鉴!” 见太子朱和堉竟是开口支持他的政敌赵俊臣,在场众人皆是有些吃惊,但很快又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竟,太子朱和堉的性格过于刚直,办事表态的时候也很少会出现因私废公的情况,他或许在场众位大臣之中唯一一位没有夹杂任何个人利益考量、真正为朝廷考虑的人!他表态支持赵俊臣的计划,仅是因为赵俊臣的计划对朝廷有利,绝不会因为赵俊臣是他的政敌就盲目反对!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这般表态之后,德庆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复杂情绪,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只是等待其余几位大臣的表态。 然后,左兰山身为“赵党”的二号人物,这个时候自然是积极为赵俊臣的计划摇旗呐喊,开口道:“陛下,臣认为朝廷若是真有机会收复河套地区的话,自然是一件好事,绝不能轻易错过!赵大人这次就算是可以全歼蒙古人的十万大军,也只能保证西北边防今后二三十年的安稳罢了,等待蒙古人恢复元气之后,西北边防依然会是今日之局面!但若是趁机一举收复了河套地区,那么西北边防足以保证百年无忧!至于有些大臣认为这项计划会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担心朝廷无力支撑,臣认为大可不必,因为赵大人本身就是户部尚书,他既然是提出了这项计划,就必然是有把握国库可以拿出钱粮支持!” 德庆皇帝再次轻轻点头,然后把目光转向了其余几位大臣,却见到剩余的几位大臣皆是沉默不语,并没有急着表态。 对于这般情况,德庆皇帝并不意外。 剩下的几位大臣之中,兵部尚书王寿乃是“帝党”官员,一切事情都是惟德庆皇帝之命是从,而阁老李和、吏部尚书宋启文、以及刑部尚书张伯崇三人则是“周党”官员,自然是要等待周尚景率先表明态度。 说到底,朝廷的决策终究是离不开周尚景的态度! 于是,德庆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周尚景的身上,问道:“周阁老,你可有什么看法?” 周尚景缓缓说道:“陛下,赵俊臣有一句话经常会挂在嘴边,那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臣也颇是喜欢这句话!老臣看赵俊臣的这份奏疏,制定计划之际显然是经过了认真的考虑与详尽的调查,并没赵俊臣虽然是年纪不大,但性格还算持重,极少会去办那些没有把握的事情,他离京之后的所作所为固然是引发了不少争议,但总体而言还算是办得不错……所以,老臣认为朝廷这个时候大可以再次信任赵俊臣一次。” 德庆皇帝的双眼微眯,问道:“也就是说,周阁老你也赞同赵俊臣收复河套的计划了?” 周尚景却是摇头一叹,说道:“老臣确实是更加倾向于同意赵俊臣的这项计划……但陛下,老臣的态度实际上是无足轻重的,咱们此时的商议也并不能影响任何事情!” 德庆皇帝微微一愣,再次追问道:“什么意思?” 周尚景再次摇头一叹,说道:“陛下,赵俊臣自从离京之后,办事与决策之际已经有多少次先斩后奏了?在这份奏疏之中,赵俊臣明确表示他已经开始为收复河套而进行准备了,就算是朝廷中枢不同意他收复河套的计划,难道他就当真会老实听命不成?恐怕不然,老臣认为朝廷就算是严令他固守待命,他最终也依然会随便找一个理由发兵收复河套!他的这份奏疏只是提前让朝廷有一个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