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新安排.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一个彻底稳固的利益集团,决策者的诸般决策,往往都不会是最好的决策,而是执行阻力最小的决策,又或者是诸般坏决策之中较为不坏的那个决策。 这是因为,决策者制定了决策之后,就必须要有人负责执行,但在一个成熟的利益集团之中,利益分配早就已经固定了,不论是声势浩大的改革、又或是轻风细雨的改良,都会触动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这些既得利益者往往就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 有些决策看起来很美好,理论上成功之后也会产生很明显的正面效果,但若是执行者不愿意卖力执行,又或是暗中使绊子,再好的决策最终也只会适得其反、酿成恶果。 所以,每当决策者制定决策之际,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并不是这项决策的效果如何,而是这项决策究竟能否顺利推行下去——也就是说,这项决策有没有损害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既得利益者被损害了利益之后,反弹力量又会有多大。 最终,决策者就会经常做出一些看起来事倍功半、舍本逐末的决策,但若是一项决策可以达到事倍功半、舍本逐末的效果,就往往也能算是一项成功的决策了。 当所有利益集团的决策模式都变成了这般情况之后,相互比烂的时代也就开始了。 这也是陈旧势力往往会被新兴势力一举击溃的原因之一。 新兴势力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利益分配还未固定,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与反弹也不是很强,所以决策者就可以根据自身状况与外部环境制定出最为正确的决策,这些正确决策也可以顺利推行下去;相较而言,陈旧势力则是瞻前顾后、反应迟缓,好不容易有了动作也往往是适得其反,自然是挡不住新兴势力的攻势。 “赵党”从前就是一个新兴势力,权势与财富皆是迅速扩张,所有人都收获了好处,也明白他们今后会收获更多的好处,所以他们自然是甘心服从赵俊臣的指挥,为了今后的更多好处,也愿意放弃一部分眼前利益,甚至是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 但随着“赵党”的势力扩张逐渐进入瓶颈期,明面上只能局限于财政方面,“赵党”的性质就会逐渐发生转变,成员们也会逐渐趋于保守,既得利益者只想要保住眼前利益,也不愿意跟随赵俊臣再次冒险……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想要控制“赵党”的难度也会倍增。 所以,有许多事情,赵俊臣必须要赶在“赵党”进入瓶颈期之前确定下来。 与太子朱和堉的合作只是其中之一,加强“赵党”众人的归心归德也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赵俊臣还想要进一步把“赵党”改造成为朝廷里的激进改革派。 这一点倒是进度明显,赵俊臣近年来的几项改革措施,皆是让“赵党”成员获益匪浅,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于通过改革的手段牟取好处,甚至是达到了听闻“改革”二字就会欢喜不尽的地步。 就在刚才,赵俊臣表示要把商税整改计划推广到西北各省之后,所有人都是积极支持,就是一个明显信号。 * 不过,赵俊臣也没有太过于担心“赵党”今后会出现既得利益者反弹的情况,“赵党”说到底也只是赵俊臣明面上的势力,用以吸引德庆皇帝与各位权臣的注意力而已。 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赵俊臣就算是把“赵党”弃之不顾,也不会有太多的犹豫。 所以,对于“赵党”的未来规划,在赵俊臣的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 下一瞬间,赵俊臣的目光终于是转向了霍正源。 注意到霍正源表情间的惶惶不安,赵俊臣不由是心中一笑。 赵俊臣刚才一直没有理会霍正源,就是想要暗中敲打他一下。 霍正源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的好处就是什么事情都无需向他多说,但也必须要偶尔敲打一下,防止他生出太多想法!经过这场惊吓之后,霍正源必然是已经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霍正源不仅是个聪明人,也一向是善于明哲保身,今后自然会守口如瓶,绝不敢向外泄露詹善常的真正死因了。 注意到赵俊臣投向自己的目光,霍正源的表情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猜不到赵俊臣的具体心思,喜的是赵俊臣终于注意到了自己,不再是一味无视了。 然后,不等霍正源开口表态,赵俊臣又换上了一副歉意表情,说道:“说到咱们与太子联手合作的事情,却也是我亏欠了霍大学士……霍大学士前些日子也丢掉了顺天府尹的兼差,周阁老的动作却是极快,还不等我返回庙堂,他就把自己门下的薛贵推上了顺天府尹的位置,所以我也无法帮你夺回顺天府尹之位……再后来,我原本是想要举荐霍大学士担任户部尚书的职位,但出于咱们与太子之间的合作考虑,最终还是把这个位置交给了李成儒……”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赵党”众人也皆是遗憾摇头。 在他们看来,把户部尚书的关键位置交给李成儒简直就是肥水尽流外人田,对于赵俊臣的这项决定也都有些不服气。 也是因为赵俊臣自从现身之后就一直控制着话题节奏,否则就早有“赵党”官员站出来表达不满了。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