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颁奖典礼2
抄本形式流传于社会。一些诗歌甚至传到了国外,赫然登在正式刊物上,往往连他自己也浑然不知。
苏联这个国家很奇怪,经常出现文坛大家,可很多根本不被认可。否则也不能把如此有才华的人开除国籍,驱逐出境。
要知道布罗茨基可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文学奖获得者,用才华横溢来形容,可是一点都不过为。在任何国家,估计都会当做国宝来守护也只有老毛子,能够作出如此疯狂的举动。
约瑟夫布罗茨基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手中接过奖牌和证书,心中也是无比感慨。如果现在还在苏联,即使获奖估计莫斯科高层,也会劝他主动放弃,不能接受资本主义的奖项和奖金。
可是在身心深处,约瑟夫布罗茨基又很想回到苏联,并获得认可。
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的时候。他被告知,当局“欢迎”他离开苏联,接着便不由分说地将他塞进一架飞机。原先要将他发配到以色列,但诗人要求去维也纳,因为他的偶像奥登在那里。离开祖国前,他给勃列日涅夫写信:“我虽然失去了苏联国籍,但我仍是一名苏联诗人。我相信我会归来,诗人永远会归来的,不是他本人归来,就是他的作品归来。
文人傲骨还是有一些,至少一心要把自己观点和作品发表出去。剥夺国籍、驱逐出镜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重的判罚。作为文学家,之前肯定写过不止一篇让苏联高层不满意的文章或诗歌。
在怎么说也是名人,刚开始最多警告一番。如果知道悔改,肯定要给一个机会。按照高层要求写几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和诗歌,对于他来讲,绝对是小菜一碟。可是布罗茨基并没有,依旧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只能说十分任性。
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除出境的经历。估计诺贝尔评审委员会,还真不一定会这么快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让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才华方面谁都不能否定的,但是其他方面因素也自然需要考虑进去。瑞典虽然是中立国,但是在美国和苏联两者之间选择的话,肯定是更倾向于美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