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1332混编的部队
“不行,不能完全交给大华人!如果他们投降了,我们的阵地就会被直接撕裂!”刘志安在自己的地下掩体里摇了摇头,否掉了自己手下的建议。
他当然信不过那些大华人,他们可是闯来降闯清来降清的路数,根本不值得信任。
一旦这些重新武装起来的大华部队出现溃败投降的情况,那秦军好不容易才组织起来的防线,岂不是又要崩溃了?
可这种事情无论怎么安排,最后都会有人不满意,刘志安发现,一旦事情复杂起来之后,他这个指挥官显然就有些不够用了。
之前他只是指挥秦军作战,如臂使指,自然是得心应手,根本不需要考虑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可现在明显不一样了,他需要做的工作成倍的增加。
首先就是如何协调调动指挥大华的仆从军,这些部队大多数时候表现的都很消极,只有在领取物资的时候才会兴奋起来。
没错,这些部队只有在要东西的时候变现的非常积极,至于作战的时候,他们多数情况下都只是出工不出力的贤者状态。
毕竟这些部队当年可都是唐国的军事顾问训练出来的,大多数时候也都非常清楚唐国的强大。他们知道如果自己抵抗到底,只会招来唐国更强大的火力打击。
尤其是在丰江一直打到旧都的那些赵宇的老部下们,他们可都是非常清楚唐军的实力的,那时候唐军只要帮忙,他们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现在,刘志安希望这些人去和唐军作战,差不多就和痴心妄想没什么区别了。所以他根本不敢放任这些部队单独行动,因为他们很可能带着武器装备还有地图资料包括配发给他们的秦军监督人员一起投降……
指望这样的部队单独作战是不可能了,所以,这类部队刘志安都只能老老实实的拆分开来,当成是加强部队配发给所有的秦军部队。
举个例子,这个秦国的师有三个团,现在不是了,他会有五个团!增加的这2个团的兵力用大华部队充数,而这些部队也必须打散分配到每个连队去,确保他们不会联合起来卖掉秦国部队。
可这样一来还是会出现问题,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战斗力不强,战斗意志薄弱的大华士兵会带坏秦军的风气。
他们会谈论大唐帝国的补给物资有多么的诱人和充足,会说大唐部队有多么厉害,会重点强调一下大唐帝国的优待俘虏政策。
总之,他们会把大唐帝国的好讲给每一个秦军士兵听,然后秦军之间又开始口口相传,这直接导致了秦军战斗意志的崩坏。
最后没有办法,秦军高级将领们只能下令禁止士兵之间谈论这些问题,抓到之后就要处以重刑。
可越是这样,部队的情况就越是糟糕,增加的兵力似乎也不能完全弥补战斗力的降低。结果就是秦军前线部队看似兵强马壮,实际上不堪一击。
仅仅是处理这些问题就已经让刘志安焦头烂额了,可还有
那就是部队的补给待遇问题:秦军部队和大华仆从军之间的补给究竟怎么协调?大家都在一切吃饭,眼睛可都不瞎。
你说单纯优待一些秦军吧,一起服役,就在一个战壕里听命的大华人肯定是有意见的:特么的老子和你一样卖命,结果你吃的比我好,子弹比我多?这是什么道理?
可如果你平均分配这些物资吧,不满的情况就反过来了,秦军部队意见就很大了:老子可是嫡系部队,正经的上三旗,特么的和你们这帮二百五吃一样的饭菜?这特么的是什么狗屁道理?
所以刘志安在指挥作战已经快要忙死了的情况下,还要和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打交道,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就瘦了整整一圈,整个人都有点儿脱相了。
他已经向秦皇赢铎申请了支援,请求派遣几个大臣来前线支援一下,帮他缓解一下压力。
可这个简单的要求却一直没有办法满足,秦皇赢铎也很头疼,他想要选的人每一次都会出点儿意外,无论怎样都不能去前线履职。
这些文臣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也有自己的盘算:能被赢铎选到的,多数都是那种比较中庸,没什么贡献,让皇帝陛下不那么喜欢的人选。
因为那些能干的,能力高的,赢铎都不舍得派遣到前线去,因为刘志安可是在前线使用了地雷的,去前线和他公事,搞不好就会遭到唐国的报复。
从唐国追究蜃国的态度上来看,只要不参与那些过分的事情,唐国哪怕赢了一时间也不会追究其罪责。可如果要是违反了公约,哪怕自己身份显赫也肯定要被处死。
所以他们一定要和刘志安划清界限,被秦皇选中之后,立即就称病告假,或者干脆辞官。更狠的甚至自残,来个骨折什么的避祸。
如此一来,秦皇就纠结起来了:他还真担心自己看重的那些大臣,去刘志安那边沾染因果,最后被唐国追查。
连他自己都没发现,潜意识里他已经开始默认秦国将要战败了,刘志安这样的将领就只能为战败负责。
正因为如此,所以秦皇就只能采用拖延战术,让刘志安继续暂时全权负责前线的所有事务,看起来是信任有加,其实只是在甩锅而已。
“可是将军,又补充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