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这正是慕容复在启程前往西北时留给蕙兰的。可以看出,这是仓促写成的,字迹潦草。
然而,尽管只有寥寥数语,却是情意绵长。
兰儿:
西北告急,情况危急。朕必须亲自前往。来不及与你道别。务必保重,等朕回来!
另一封信,是在守住锦安后写的,字里行间,除了表达对蕙兰的思念之情外,还充满了喜悦之情。
蕙兰把两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仔细品味着信中的每一个字,直到熟记于心。
然后,她把信装好,紧紧地握在手中,放在胸前。
心中,涌起一股既甜蜜又酸楚的情绪。
这么久以来,她一直认为慕容复在责怪父亲延迟回京,耽误了西北的战事,所以对自己心怀怨恨。
所以他才会不辞而别,离开后更是一言不发,对自己异常冷漠。
在离宫的这些日子里,每当想到这些,蕙兰都会感到惶恐和悲伤。
然而,在这一刻,看到他给自己的信后,所有的忧虑和委屈都随着他信中的温柔话语而消散。
“原来,是自己想多了。
皇上,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在乎我,也和前往西南边境时一样,在给太后写信的同时,也给我写了……只不过,太后一直扣着没交给我罢了。”
其中的缘由,蕙兰自然是心知肚明。慕容复御驾亲征前夕,正是太后对她心存芥蒂之时。
今晚,太后能让候公公连夜送来信件。说明太后也解开了心结,不再因为慕容复对她的宠爱而耿耿于怀。
“如此,我也总算是否极泰来了。”
蕙兰闭上眼睛,恍惚间,仿佛看到慕容复正徐徐朝她走来,依旧是挺拔伟岸的身躯,依旧是刚毅英俊的面庞。他张开双臂,带着宠溺的微笑,轻声呼唤她的名字。
泪水悄然滑落,她嘴角却扬起微笑。
蕙兰让思冰吹灭了蜡烛,黑暗中,她进宫以后和慕容复在一起的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快乐时光,说过的情意绵绵的话语,以及每一次让人心醉的温存和亲吻,都历历在目,言犹在耳。
她在心中暗暗立誓:“待他凯旋归来,我定会还他一个清明安稳的后宫。
待皇上回宫,我要作为驱散秋疫、铲除奸佞的有功之臣,名正言顺地立于他的身侧,而不再是那个生死攸关,等着他来拯救的、可怜楚楚的小女子。”
此后,一切都按照蕙兰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次日清晨,经过太医彻夜的救治,端妃保住了性命,但因伤势过重,神志依旧不清,也无法开口说话。
紧接着,端妃深夜遭宋氏刺杀,太后亲自到离宫探望,命令太医不休不眠全力救治,终于转危为安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后宫。
与此同时,碧霄殿的掌事宫女景心,独自来到离宫,前往西墙根附近的狭小庑房,照顾重伤的端妃。
景心来的时候,路过了宋氏的房间。彼时,宋氏正被困在里面,一边拼命地砸门,一边凄厉地呼喊着:“林乐瑶,你这个贱人,居然还没死……等着,本宫早晚会出去,取你性命……”
那一整日,蕙兰皆闭门不出,躲于房间内。仿若外界诸般纷扰,皆与她无关。
直至夜幕降临,她才悄悄行至房后的小径,一如往昔,带着思冰,往西北角门而去。
约二更时分,陈同终于来了。
此刻,蕙兰最为关切之事,乃是端妃的信是否被取走,与端妃私下联络之人,有无被陈同所派去监视之人发现。
尚未等她发问,陈同便在门外向她请安。
他一开口,蕙兰便觉异样。
陈同声音中,有难以抑制的紧张与忧虑。
蕙兰惊愕地问他:“何事?计划是否有意外?是否被取信之人察觉?”
陈同轻声道:“娘娘,微臣给您带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蕙兰愣住了,一时未能明了陈同之意。须臾后,她近乎本能,讷讷道:“说吧,先说……坏消息!”
陈同似乎用了极大的勇气,才忧心忡忡地说:“皇上与荣威将军,在收复奉河关之战中失利,被匈奴困于阳泉谷……已有五日矣!”
蕙兰后退两步,呆立于瑟瑟秋风中,久久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深秋将至,西北那边入冬更早,慕容复等人被困阳泉谷,若短期内无法突围,粮草耗尽后,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许久,她才勉强振作起来,问陈同道:“太后……已知晓此事了吗?当速速想办法增援皇上,破解当前困局啊!”
陈同点点头,沉声道:“已然知晓,太后连夜召王渤宰相入宫,正在商议,是太后让微臣将此消息告知娘娘的,还说娘娘只管按计划行事,皇上这边,有她呢!”
蕙兰沉凝道:“既如此,便依太后所言,当下计划,万不可停滞,以免错失良机……同我讲些好消息吧!”
陈同的声音沉稳了些,放低声音道:“娘娘,昨夜五更前,果然有人取走了墙洞里的信……今日一整天,微臣皆派人暗中紧盯,不出娘娘所料,端妃在宫中的同党,果然不止一人!”
蕙兰轻舒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