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
,赵海平和钱鸿把卷子带回去做,卷子被隔壁村的人不小心瞧见了,就以5角钱高价买了下来。 “都说你们出的卷子好,这价钱一点也不贵,不然就咱们这乡下,到哪里去买卷子?” 何况经过他们的几次讨论,这几套卷子的答案越来越清晰,有不少题都有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他们几个人都很喜欢这种讨论方式,讨论过的题,记忆必然是最深刻的,自己想不到的点,其他人能想到,换一种思路就能换一种解法,新的解法针对的又不是单一的某道题,而是今后自己可能遇到的同一类题型。 “选A,我的解法在这里。” “我选的D,怎么就选A呢?” 选D的人目光一扫,另外三个人居然都选的A。 不用讨论,也不用争辩了:“……我刚刚答这题的时候在想什么,怎么就选D了?” 一张试卷有些题过得快,有些题则要慢慢讨论,100道题至少都得五个小时,有时候讨论着讨论着忘了时间,11点半以后还没讨论完,过了12点的话,赵海平和钱鸿干脆就在林家住下了。 这样的情况之前很少,不过随着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倒是一天天多了起来。 一个人复习,知识点多少会遗漏一些,但更重要的是心理压力会变小,不管怎么说,他们是一起参加高考的,不是某个人单独去参加。 这天讨论完一道平面几何题之后,林文华过来,丢给几人一包花生糖:“我刚刚去镇上邮局,人家给的。” 林叙觉得,他舅可能是去了邮局,不过这糖未必就是人家给的,可能就是他买的,担心赵海平他们有压力才这么说。 几人分糖的间隙,林文华冲林叙勾了勾手:“顾……你爸他寄钱过来了。” 林文华摊开一张汇款单,汇款单上写着人民币四十元整,是林叙到红河村之后顾国前寄来的最大的一笔款项。 和汇款单一起到的还有一封信,在信上,顾国前写,听说林叙最近在备战高考,一人备考,经济上恐怕会很吃力,这些钱可以为他减轻一些压力。 又说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很欣慰”,虽说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但林叙如果能考回城,他也发自内心为林叙高兴。 林叙冷哼一声,上辈子顾国前可没有这么“欣慰”和“高兴”过。 他猜,大概是顾征和王书梅那边做了什么,才让顾国前忽然想起他还有一个儿子。 白给的钱,林叙自然不会客气。 “小舅,你拿着吧。”林叙道,“等过年了给你和舅妈买两件衣服,称些肉,给家里添点东西。” 林文华却摇头:“我怕你拿了他的钱,他那边又让你为难。要不这样,这钱放我这也行,等你上大学了,给你做路费,再添点行头,要去大城市呢。” 林文华从来不说林叙考不上这种话,他一直兴高采烈地觉得自己外甥能去大城市读大学。 虽然读大学难,不是人人都能考上,可在林文华心里,别人考不上不代表林叙考不上。第16章 发梦 正如对林叙说的那样,林文华到邮局把这40块钱取了,却没有作为家用,而是从衣柜最角落里取出一个公文包,把钱塞了进去。 公文包里面还有个旧笔记本,放完钱后,林文华在笔记本上写上“1977年11月11日,40元”,后面附了顾国前的名字。 这笔钱,是林叙的读书经费。 林叙到乡下之后,林正祥和林文华就偷偷替林叙攒了一笔钱,林叙能回城的话,这笔钱就当作添头,让他生活更宽裕些,而如果林叙不能回城,就当他今后个人生活的启动资金。 钱不多,顾国前给的这40块是很大的一笔了。 林正祥出的钱要多些,在给林叙的同时,他也会给林培同样数量的钱,所以这笔钱的存在并没有瞒着郭萍。 郭萍平日就对林叙很好了,瞒着她的话,反而有把她当外人的意思。 而林叙现在t?专心致志备考,这笔钱自然而然成了他读大学的启动资金。 当然,现在读大学是不要钱的,可出门的路费、买书的费用、穿衣吃饭……农村里已经足够省了,可该花的钱照样省不下来。 总不好叫林叙光秃秃去读大学吧? …… 对顾国前寄钱这事,林培问得很直白:“他怎么忽然良心发现了?” 林叙把化学课本卷成一团:“谁知道,可能是狗嫌太难吃,吐出来了?” 林培“噗”地笑出了声,林叙却用钢笔点了点他的书,提醒他已经停在这一页很久了。 林培:“……” 林叙对探究顾国前的心理变化毫无兴趣,放在上辈子,在他对农村生活已经厌烦了的那时候,顾国前寄来这么一大笔钱,他恐怕会感动得痛哭流涕,可现在,与其关心顾国前怎么想,他宁愿把更多时间花在复习上。 外公外婆对他很好,舅舅舅妈也处处惦记着他,日子虽然苦一些,可他们已经竭尽所能地让他少吃苦了。 外公外婆拥有的很少,可他们愿意给他全部,对现在的林叙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至于顾国前写来的那封情真意切的信,林叙把背面用来当草稿纸,不得不说,城里的纸就是比乡下的纸厚实,质量确实不错。 …… 化学第四册 主要是烃、烃的衍生物、碳水化合物之类的内容——前三册的研究以无机物居多,这一章自然而然过渡到有机物。 林叙依旧是之前的那套复习模式,跟蚂蚁搬家似的一点一点啃。 化学没法和赵海平钱鸿他们一起讨论,林叙就专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