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醉枕大明 > 第174章 游丹崖山

第174章 游丹崖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二楼,走到栏杆边,但见四周视野极其开阔,神情为之一爽。

纪浩凭栏极目北眺,但见海风扑面直荡胸怀,目光所及大海雄阔,远处沙门诸岛分列,但见海天尽数饱览眼底,这一刻不由心旷神怡。

而向西眺望,是隔着一个小海湾的田横山。

这田横山也是登州颇为有名的一处胜迹。

据说楚汉争霸之时,齐王田横因逃避汉将韩信的追杀,率五百壮士东赴胶东在此山筑寨为营。后来田横不愿事臣刘邦,自刎身亡。

在田横山踞守的五百壮士忽闻田横死讯,高唱葬歌,歌罢相继自尽尽忠。威武不屈,气高节烈,惊天地动鬼神的田横与五百壮士壮举,后人因之命此山为田横山。

而且田横山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方,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田横山又叫老北山,地处登州陆地最北端,也是胶东半岛最北端,这块突入海中的陆地岬角称为俗称登州岬或蓬莱岬,是渤黄二海的分界处,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独特地理位置,是以闻名天下。

往东方俯瞰,则是倚靠丹崖山而建的登州水城。

登洲水城,又叫备倭城,建造于洪武九年,是大明最早的一座军港,是在宋朝的刀鱼寨基础上建造的。据宋志记载,宋时置刀鱼巡检,泊刀鱼战棹,备御契丹,故而名刀鱼寨。明洪武九年始筑水城,北砌水门,南设振扬门,以土城绕之,引海水入城,易名备倭城。

从蓬莱阁俯瞰,登州水城尽呈眼底。水城南宽北窄,呈不规则长方形,负山控海,形势险峻,设有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防御性建筑,一应俱全。

登洲水城水城,港湾俗称小海,居城中,呈长袋形,是水城的主体,为操练水师与泊船之所,东西宽约七十步,南北长四百三十米。水深随潮汐而变,最低时约两步深米。平浪台,迎水门而立,外设防波堤,长约六十步。小海沿岸以块石砌筑码头,宽五步,供船只停靠。

站在丹崖山,往东南方向眺望,还可以看见远处的登州府城。

低头俯瞰,便是建在蓬莱阁下面的仙人桥。仙人桥结构精美,造型奇特,传说为“仙过海”的地方。

这里还是是观赏“蓬莱十大景”中“仙阁凌空”、“渔梁歌钓”二景的最佳观景处。

蓬莱阁高踞丹崖极顶,其下断崖峭壁,倒挂在碧波之上,偶有海雾飘来,层层裹缠山腰,画栋雕粱,直欲乘风飞去。是以有“仙阁凌空”之景。

据说游人居身阁上,但觉脚下云烟浮动,有天无地,一派空灵。前人诗云:“嵯峨丹阁倚丹崖,俯瞰瀛洲仙子家。万里夜看日赐谷日,一帘晴卷海天霞。”

而据说蓬莱阁下海中,道道礁石高出水表,如翘如跃,名曰渔梁。时有三五老翁垂钓其上,得鱼掬水而烹,佐酒怡然自得,乐极而歌,此唱彼和,一派恬淡情韵,大似桃花源中世界。前人诗云:“舴艋乘风挂揖轻,虬龙蛰穴浪花平。是以有“渔梁歌钓”之景。

传说秦方士徐福受始皇之遣由此乘船入东海去求仙丹,著名的“仙过海”神话故事传亦在此,自古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历来是道教炼士修真之境。

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内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碑文、石表、断碣、琳琅满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为仙阁增色不少。

纪浩两人在蓬莱阁二楼,四下凭栏眺望了好一番景色,这才收回了远眺的目光。

随即两人都是趴在在北边栏杆上,望着远处的海天丽景。

据说蓬莱阁前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春夏之际,海市蜃楼时时光临登州海上,使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纷然成形者,或如盖,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语,春树万家,参差远迩,桥梁洲渚,断续联络,时分时合,乍现乍隐,真有画工之所不能穷其巧者”,正是“海市蜃楼”奇景的生动写照。

纪浩忍不住开口道:“‘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为兄久闻蓬莱阁登高眺望,美景无数,却是一直忙于琐事,从未登此一观。今日陪着原明来此一观,也算缘分。这蓬莱登高眺望之壮阔景色,着实是名不虚传啊!

据说若是机缘巧合,出现海市蜃楼时,在此可是很清晰的看清楚,这登州海市也是奇观享誉海内外。可惜这海市蜃楼难得一见,需要机缘,看来咱们是碰不到了。苏仙只是做了五日的登州太守,何其幸也!”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伸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毛希哲把纪浩的所吟诵的苏仙《登州海市的下半篇接了出来,这才叹道:“是啊,听了这苏仙《登州海市诗,小弟是更想一观这登州海市了。听这诗中的描写,这登州海市是何其壮观。”

纪浩旁边,此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