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我常风今日要做文官的敌人(万
途。理由是他们“狂妄”。亦跟舞弊无关。
李东阳心中大喜过望:妙啊!这样一来,阉宦们想借科举舞弊掀起大案的意图便不能实现。
虽然程敏政丢了官。但朝堂,还是我们这些文臣的朝堂!
李东阳高呼:“皇上圣明!”
弘治十二年的科场舞弊案,似乎画上了句号。只是似乎而已。
弘治帝明发了一道圣旨:经内阁、翰林院、锦衣卫重阅案卷,会试并不存在舞弊情事。诸贡士照旧参加殿试。
会试第一名唐寅、第二名徐经狂妄,不配参加殿试。革除贡士资格,由其余贡士按名次递补。
本科贡士的员额是三百人。去了两人,三百零一名、三百零二名顺利补录入杏榜。
可怜的常风!他是第三百零三名。
也就是说,这次就差一个名次,便能会试拔贡。
可能这就是命吧。
落第举子们见唐寅、徐经被剥夺了贡士资格,个个幸灾乐祸,心理平衡了。也不再闹事,各自踏上了出京返乡的旅程。
正值阳春三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唐寅和徐经骑着健骡,落寞的出了京城。
徐经是咎由自取。唐寅却是无妄之灾,跟着他倒霉。
以唐寅的才学,就算闭着眼睛参加殿试,把墨泼了脸上,脸滚答卷,也能拿个一、二甲的名次,混个进士及第或进士出身。
但现在.他此生与科举无缘。
唐寅万念俱灰,并不打算回江南。而是打算游览下北方的名山大川,见识下各地的女人。
徐经心有余悸,但又十分庆幸。这回是掉脑袋的罪啊,竟然死里逃生。万幸万幸。
徐经对唐寅满怀歉意的说:“唐兄,这一回是我害了你啊。我对不起你。”
说完徐经从袖中掏出了一张三千两的银票:“这笔银子,权当我给你赔罪的。”
本来徐经以为唐寅不会收,至少也会客气客气。
没想到,唐寅一把将银票抢在手里:“才三千两啊!徐兄家财何止数十万贯?多给两千凑个半万之数岂不美哉?”
“你害了我,补偿我是应当的!”
徐经听了这话,大喜过望:“有有有!唐兄稍等!”
说完徐经打开了行李,翻找出了几张银票:“这是两千四百两。全给你。”
唐寅道:“《诗经》之中,失意文人总假托‘求好女’来抒发自己想要得到明君重用的政治抱负。”
“我仕途已断。此生就只能实实在在的求好女,寄情于勾栏,沉醉于美女。”
“徐兄给我的五千多两,我会尽数充为嫖资!”
徐经忙不迭的作揖:“是我害了唐兄啊。”
唐寅道:“罢了。一切皆是命数。”
就在此时,一名骑士纵马狂奔,来到了二人面前。
骑士是锦衣卫的常屠夫。
二人见到常风,吓得下意识的一缩脖。
该不会朝廷改了主意,要杀我们俩吧?
徐经提醒唐寅:“唐兄,快跪下。”
二人“噗通”跪倒在地。忙不迭的请求:“常大人饶命。”
常风看到这滑稽的一幕,忍俊不禁。
常风道:“二位误会了。我此来,一是给你们送行。二是有人托我给唐先生赠一首送别诗。”
说完常风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信,递给唐寅。
唐寅有些奇怪,什么人的送别诗,值得锦衣卫的屠夫亲自来送?
他打开信笺,只见信中是一首五言送别诗。
“离愁别绪随风散,相思之情绕心回。送君赴别情难抒,相逢即是梦中游。”
坦率的讲,这首诗写的很一般。在弘治朝第一才子唐寅面前,简直就是学童水平。
这首诗的署名更让唐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署名:纪桂子。
唐寅心道:我从未听说过这人,更没有交情。他为何要给我写送别诗?还是锦衣卫的巨佬亲自转赠?
唐寅自然不会也不敢想:当今皇上生母姓纪,原籍广西。广西,桂也!
十四年前蔡侍郎府邸栽赃储君的信,署的化名便是纪桂子。
弘治帝很喜欢唐寅,想在他出京时赠他一首送别诗。诗写完,却不知道该如何署名。
他想起了十四年前贵妃党给他取的化名。干脆署名纪桂子。
唐寅问:“常大人,敢问这位纪兄是?”
常风微微一笑:“在大明,仰慕唐先生的人有千千万。他只是其中之一。你就不要追问了。”
唐寅道:“时候不早了。学生告辞。”
常风却道:“唐先生。我办案多年,遇到过无数人。”
“我曾遇到过一个很有趣的人。姓石,名明月。”
“他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今日转赠于你。”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唐寅拱手:“受教。”
常风拱手:“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唐先生,后会有期!”
常风一语成谶,果然后会有期。十几年后,常风跟唐寅还会相逢。只不过,相逢的地点不是京师,而是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