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这是不是爆了?
相对低矮的建筑群,最后拐进一个小巷里。 小巷里还挺热闹。 全是卖吃食的店,有不少穿正装的白领,看着很靠谱。 江祺怀疑冯止秋说的和姚霜说的是同一家店。 小店不小,店面还挺大,上下两层,是个面馆。 夫妻档,两口子看着三四十岁,店里坐了一桌客人。姚霜一进去就熟练地道:“老板,我们这儿四五十个人,坐得下吗?” “坐不下。今天天不冷,1楼坐一些,外面摆几桌,剩下的去隔壁坐,我和隔壁说一声,行么?”老板娘回答得也很熟练,看得出来方圆剧院的这些演员们下班后都喜欢来这儿组团吃宵夜。 “行,我们明天还有演出,老板娘记得照顾些。” “知道,清澹,不放辣。” 然后众人就开始点餐,明天有演出的点的基本上都是馄饨,清汤粉面之类的。这家店卖的东西很杂,菜单足足有一面墙,朱经理因为不用登台所以没什么顾忌,给自己点了份牛杂煲,江祺晚上盒饭吃得有点撑,只点了一小碗馄饨。 小店的两口子忙活起来,朱经理又去不远处的轻食店买了一批鲜榨果汁,轻食店的店员快乐地抱着小箱子一趟一趟地送。 然后朱经理就坐下和冯灵聊了起来。 聊的很专业,朱经理居然和冯灵剖析起《皇女传》这出戏,聊到后面从聊戏变成了聊现在的戏曲该如何改革走出固步自封的困境。 聊到这个地步冯灵已经聊不下去了,只能搬救兵把写戏本子的汪杏花抓过来一起聊。 汪杏花刚刚趁人多的功夫沿巷买东西吃,从炒饭,串串,炸鸡,奶茶,生煎吃到鸡蛋灌饼,手抓饼,在手上拿着一个没啃完的手抓饼路过馄饨小店准备往另一边的豆花店走的时候被冯灵当场抓获,被迫和朱经理聊这些年戏曲的变迁。 汪杏花表示她哪知道这些年戏曲的变迁啊,她是当了很多年鬼不假,但她那是地缚灵,被困在戏院里出不去压根就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更不用说她的世界和这个世界还不是同一个世界,朱经理说的汪杏花只能胡乱答,仿佛被老师抽查的学渣,连带着手上的手抓饼都变得没滋没味了起来。 江祺原本坐在冯灵隔壁桌,听着听着已经搬着小板凳挪到隔壁店的桌边了。 正好和姚霜一桌。 “朱经理不是话剧部的经理吗?我怎么感觉他好像很懂戏曲的样子。”江祺问道。 姚霜点头:“朱经理是话剧部的经理,但他最开始是戏剧演员。” “唱沪剧的,后来转行当了话剧演员,演了几年话剧后又去演艺圈拍了几年戏。你别看朱经理现在胖胖的好像发福了,他之前演戏的时候老演皇帝,剧说年轻的时候还挺帅的。” “我听杨经理说过朱经理家是戏曲世家,他爸妈都是老戏曲演员。我们戏曲部如果请了外来戏团唱戏,朱经理也老是过来看,我们两个部门之间还蛮熟的。” 说着,姚霜叹了一口气:“不过在方圆剧院,我们两个部门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江祺能理解姚霜的言下之意,话剧票的票价都是戏票的两倍,可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嘛。 干戏曲演员这个行当,除了虚无缥缈的艺术追求,最主要的还是钱。戏票卖得便宜,票卖不出去,自然就没钱。 没钱连饭都吃不饱,何谈艺术追求。 这种话题江祺就不掺和了,江祺瞧周围,指着边上的一家2楼亮着灯,一楼锁着门,也没招牌的店问道:“这是店铺还是民居?” 姚霜看了两眼:“不知道,可能是专门做外卖的店吧,2楼住人的那种。”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馄饨就端上来了。 馄饨各个小巧精致,皮薄肉少,冒着热气还挺烫。 碗里除了馄饨还漂浮着小虾米、紫菜、榨菜碎和少许葱花,葱花绿油油的煞是好看。江祺浅尝一口馄饨汤,微咸,很鲜,喝不出太多调料的味道,说明店家的汤是用心专门熬的。 怪不得这家店会成为方圆剧院演员们的下班首选,清澹又好吃,如果在冬日的晚上下班后走到这里来晚热腾腾的小馄饨,确实是一件美事。 吃完夜宵后,江祺和戏团众人回到旅馆。 方圆剧院给戏团众人定的旅馆就在这附近,旅馆很小,价钱也不贵。环境自然不能说是多好,但也不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汪杏花检查过了,卫生达标,能住。 戏团成员都是双人间,江祺作为老板稍享特权住单人间。 一夜好梦。 第2天早上醒来后江祺发现戏团成员都已经去方圆剧院了,剧院里有排练室,大家都早早起床排练去了。 汪杏花也早起,把附近的早餐店都试吃了一遍,向江祺推荐了三家她觉得味道还行的。其中有一家在直线距离旅馆2公里的小区门口,也不知道汪杏花是怎么一路吃过去的。 考虑到这家遥远的早餐店是汪杏花的五星推荐,江祺闲着也是闲着,扫了一辆共享单车骑车过去。 然后江祺就在这家早餐店里遇到了吃早餐的冯止秋。 江祺:? 冯止秋:? “好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