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5 / 7)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朕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赈济灾民。近年来天灾频繁发生,朝廷虽然也在赈灾但并非长久之计。农民们靠天吃饭,遇到旱灾或涝灾就苦不堪言。而地主们不仅不体恤他们,反而还加重赋税,导致百姓生活困苦,很容易引发叛乱。”

“但如果有了作坊就不同了。百姓们可以进去做工挣工钱来维持生计,不至于饿死。”林小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憧憬。

张皇后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但还是有些担心其他的问题。“陛下何不将机器卖给百姓,让他们自己织布呢?”她问道。

林小风耐心地解释道:“机器的价格不菲,普通百姓难以承受。而且女人们在家织布常常因为琐事而中断,机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如果放在作坊里由机主出资,百姓只需去作坊做工挣工钱,无须自己购买机器,机器也能得到充分利用。”

张皇后听了之后还是有些犹豫。她想着如果能从中获利,一定要让自己的父亲参与进来。于是她问:“陛下这样做真的能赚钱吗?”

林小风坚定地回答:“当然能!皇嫂不用担心卖机器的事情。京营、边军以及南方各地的军队都需要大量的布匹来制作军服。飞梭织布机织出来的布既快又宽,成本也低,价格自然比其他布匹要便宜。户部和兵部一定会大量采购的。”

两位皇后听了之后都信以为真。周皇后先开口说:“臣妾这就写信给家父,让他购买机器。”

张皇后也跟着说:“臣妾也写信。”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和期待。

林小风笑着摇摇头说:“写信就不必了,直接派人去召他们入宫面谈吧。顺便也能让你们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谢陛下!”张皇后几乎要哭出来了。自从天启皇帝登基以来,她还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呢。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她怎么能不激动呢?

就这样,一场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改革的对话在紫禁城的御花园中悄然展开。而这场对话的结果,也将影响着整个明朝的命运和走向。

明朝宫闱风云:一场另类改革的序幕

明朝那会儿,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下,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和辛酸。妃子们要想回娘家探望亲人,简直难如登天,那高高的宫墙,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把她们与亲人隔绝。张嫣皇嫂,这位美丽而温婉的女子,心里头那个想家啊!除了写写信寄托思念,就只能盼着皇上开恩,让父母进宫见上一面。林小风皇帝,这位年轻而睿智的君主,他的这一举动,真是深深打动了张嫣皇嫂的心。

“皇嫂别客气了,朕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天下的老百姓。”林小风皇帝微笑着说,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他接着推行他的经济改革,想让两位皇后放宽心,也想让整个大明王朝焕发出新的生机。

等两位皇后离开后,林小风皇帝开始细细盘算他的政策,他的眉头紧锁,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光芒。他知道,他的改革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这个古老帝国的命运。

首先,他废除了户籍制度,让百姓们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可以自由迁徙,寻找更好的生活。接着,他又改革了军户和灶户世袭为雇佣制的做法,让士兵和工匠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他还让太康伯和嘉定伯这些人开作坊、设工厂,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可不是为了直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而是他知道独木难支,得有人带头。林小风心里明白,资产阶级的革命,不是从上面压下来就能成的,大明这农业大国根基太深,士绅、地主们阻力重重。资本主义虽然能在明朝萌芽,但要想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难啊。他这么做,其实是给那些勋贵、士绅们一个信号:朕支持这条路!他们这些人最会揣摩圣意,肯定会争相效仿,以求得皇上的宠信。假以时日,资本主义说不定真能在这片土地上蔚然成风。这虽然是个另类的改革,成败还不好说,但对朕和大明王朝来说,也没什么坏处。

正值七月上旬,京城里热得像蒸笼一样,空气沉闷得让人心里发慌。初二那天午后,阳光炽热得仿佛能烤焦一切。李邦华,这位年迈而坚毅的兵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悄悄来到乾清宫求见皇上。他穿着厚重的官服,步履蹒跚地走在滚烫的石板路上,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但他却毫不在意。

林小风皇帝正喝着周皇后亲手做的酸梅汤解暑呢,见状立刻吩咐赐给李邦华一碗。那酸梅汤色泽鲜红,酸甜可口,喝一口下去,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李邦华哪敢接啊,知道这汤是皇后娘娘的心意,他连忙推辞道:“臣不敢,这是皇后娘娘的心意,臣怎敢受用?”

“这是朕赐给你的,李阁老尽管喝吧。”林小风皇帝诚恳地说,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种不容拒绝的威严。李邦华无奈,只好接过酸梅汤一饮而尽,然后长长地舒了口气:“陛下,现在已经七月了。”

“哦?李阁老有何事?”林小风皇帝放下手中的瓷碗,目光炯炯地看着李邦华。

“臣本无事,但南边有急报。”李邦华神色凝重地说,“赈灾的军队已经从山东出发了,很快就要到南直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