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此刻,红薯以其丰饶的产出,为养猪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带来了崭新的曙光。
他曾反复权衡,是否应将阳曲县的成功养猪经验普及至其他地区,但现实的困境让他止步。
民间早已粮食匮乏,哪有多余的口粮用来饲养牲畜?然而,红薯的到来,仿佛打破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养猪、养鸡等行业由此有望获得新生。
林小风深深明白,粮食才是构筑一切繁华的基础。
那些身处底层的贫苦百姓,尽管生活困顿,但他们同样拥有鲜活的生命,满载热血与情感。
他们把毕生的力气倾注在黄土地上,倘若再将他们有限的人力投入工业与商业,无异于推他们走向生存的悬崖边沿。
在阳曲县,他尚能勉力维系这种微妙的平衡,因为这里人口稀疏,易于管理。
然而,如今红薯的丰收,却令他无法继续保持静默。
他无法忍受看到那些贫困者在饥饿中挣扎,那是他坚守的道德底线。
朝廷之上,争论之声愈发激烈,而这恰恰给林小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推广红薯。
尽管南方的粮食危机已然箭在弦上,红薯无法挽救今年的饥荒,但它无疑能为来年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但至少能让一部分人提前沐浴这份恩泽。
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那些握有丰厚财富的地主和商人们,绝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
他们或许会借此良机囤积居奇,坐待高价卖出。
这是现实世界的残酷法则,但他必须竭尽全力去寻求更多的支持力量。
林小风深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他知道,前方的道路荆棘丛生,但他愿意为了那些底层的民众,踏遍万水千山,付出所有努力。
无论如何,他决不会放弃这次改变世界命运的机会,哪怕只是一颗红薯带来的微小变革。
在朝堂热烈激辩的氛围中,林小风犹如一抹独特的剪影,破开了人海的束缚,大步流星地迈向前方。
他的身影如同一座矗立的山岳,坚实而有力,那洪亮而坚决的话语宛如铜钟撞击,震颤在空旷的大殿之内:“禀告陛下,微臣有一要事亟待启奏。”
靖江帝的眼眸深深锁定在林小风身上,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深处却涌动着无尽的好奇与期盼。
林小风,这个总能带来惊奇之事的臣子,他的每一次现身,都仿佛携带着一股新生的力量,为这个古老国度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圣上,阳曲县发现了一种名为盛世薯的奇特作物。”
林小风的语调中流淌着无比的确信,“此物产量惊人,生长速度迅猛,堪称世间罕有。短短一至两月间即可收获,更难得的是,无论是茎叶还是果实,均可供食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世薯耐得住干旱贫瘠,无论多么恶劣的土地,都能顽强生长。”
他的话语落定,整个朝堂陷入了短暂的沉寂,随后如同湖面被石子激起涟漪般,议论之声此起彼伏。
白永元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腾地站起,声音略带颤抖:“林小风,你所言可是千真万确?此事关乎国计民生,不可等闲视之啊!”
靖江帝的眼神里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深邃的目光牢牢锁定了林小风,徐徐开腔:“林爱卿,此种作物如今身在何处?能否即刻呈上,让朕与众位大臣一同鉴赏?”
林小风微微一笑,那份笑容中藏着一份从容不迫,他轻轻摇头:“回禀陛下,此刻盛世薯并未随臣而来。”
他的话语刚落,朝堂内的气氛瞬时紧绷起来,靖江帝的眼神也随之转冷,沉声追问:“既不在你处,那它究竟在何方?”
“回陛下,盛世薯正安然植根于阳曲县的土地之上。”
林小风的声音依旧平稳如初,“臣虽未能将其带来,然臣所言句句属实,毫无半分虚妄。太子殿下亦曾亲临阳曲县目睹盛世薯的风采,对其生长速度与产量之高深感震撼。”
此时,李德贤也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他迅速附议道:“父皇,林师傅所说绝无虚假,儿臣确实在阳曲县亲眼目睹了盛世薯的神奇之处,其生长之迅速,产量之丰沛,实令人瞠目结舌。”
在万千瞩目的焦点中,林小风的身影再次被推至舞台中央,他的存在仿若一片宁静的湖水,波澜不惊,眉眼之间流淌的却是坚定如铁、自信如峰的情感底蕴。
他并未因万众瞩目而慌乱,反而更显从容,仿佛时间都在他的徐徐开口间停滞,每一个字词都如同铁匠手中的锤子,重重敲击在坚硬的铁砧上,回荡在整个大殿:“陛下!微臣斗胆直言,明日适逢我朝休沐,您可否亲自带领群臣前往阳曲,一同见证那改天换地的神奇事物诞生人间?”
靖江帝在瞬间的惊喜漩涡过后,脸色迅速回归庄重,仿佛乌云遮蔽烈日后,山岳般的沉稳矗立。
他凝视着林小风,语重心长地道:“林卿,你的提议并非儿戏,此事关乎重大,倘若我率领满朝文武浩浩荡荡奔赴阳曲,最终却只是一场空欢喜,那时损伤的不仅是我皇朝的颜面,更是全体朝廷尊严的基石。”
林小风的面容犹如久经风雨砥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