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
姜晚不可置信的往后退了几步,她心中心脏有如擂鼓,过了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同志,能不能再帮忙看一下?”
姜晚还是不死心,她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对剧情的把控和对生活的看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有把握自己现在写出来的内容会让读者喜爱。
只是为什么现在还没收到回信?
“同志,我说了没有就是没有,找几遍都没有。”
姜晚性子软,声音里又带着些哀求,邮递员很难拒绝她的请求。
这次他不仅没拒绝,态度还缓和了一些。
“好吧,我知道了,麻烦你了。”
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姜晚有些失落的离开了邮局。
出门后她打起了精神,既然稿子没有回音,那就先把小猴子储存在空间的冬笋和淮山卖一卖。
那孩子没日没夜的挖了一个多月,空间的仓库都堆满了这些山货。
此时正是隆冬,竹笋埋的太深,一帮人去挖笋根本没多少收获。
小猴子却不一样,它挖笋不需要寻找,直接凭感觉来就行。
每次它把爪子挖破,指甲都流出血来它就会立刻去空间修复。
小猴子年纪不大,却机灵的不行。
姜晚当初看到它挖了这么多笋,心里同样是震惊的。
小猴子一直催促它快点去卖笋,姜晚也不好辜负它的心意,这次下山原本打算大干一票。
她上闪身了无人处的巷子,再出来时手上拎着两个箩筐。
姜晚从这边巷子进去从那边巷子出来。
她去的时候巷子里没人,所以没人知道她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
姜晚出来的这边巷子正好是热闹的集市。
从七九年开始,国家就在大力发展摆摊经济。
两年之后摆摊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
姜晚此时过来的这条街,就是镇上有名的摆摊街。
这里平常时候会有三三两两的人群过来摆摊,每月逢15和30,那是摆摊的大日子。
这时候这条街上可谓是人山人海,各种各样提着箩筐和篮子的人出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赶集日吉日上卖的东西种类也非常多。
有些卖的是家里养的鸡鸭鱼肉,有些卖的是各种蛋类。
还有人买自己做的吃食,远的地方进货来的袜子、围巾、头花各种小玩意儿。
赶集日的街上是热闹的,也是大家喜欢的日子。
姜晚并不是赶节日过来的,所以街上的人并不多。
她观察了一下地形,很快选中了一处位置。
姜晚把麻布袋摊平放在地上,又把一部分冬笋倒了出来。
小猴子挖的冬笋全部都是用爪子扒拉出来的,爪子的力量有限,冬笋虽然能够挖出来,但却保存的比较完整。
小猴子挖完冬笋之后及时储存在空间,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冬笋的新鲜。
加上它挖的都是个头大,品相好的,刚一摆出来就有不少人过来围观。
“小姑娘,你这冬笋看着不错,你打算卖多少钱一斤?”
“哎哟,这笋子看着可真水灵,我吃了这么多年的冬笋就好这一口!”
“这绝对是我见过的品质最好的冬笋,今天就要买几个带回家去,晚上吃一顿好的。”
姜晚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有人对这些冬笋赞不绝口。
姜晚摆摊之前没有询问冬笋的价钱,她也不知道卖多少钱一斤合适。
但是姜晚一直都知道一个定价的原则,冬笋只有冬天才有,因此本质上属于稀缺的食材。
加上这只小猴子从深山老林挖出来的野冬笋,吃起来格外脆嫩。
根据她以前的印象,普通冬笋一般是肉价的2~3倍。
现在肉是1块2一斤,所以这些冬笋的定价可以在2块4至3块6之间。
理论上定这个价格没有错,但是姜晚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程锦年说过,镇上的人跟村里的人不一样。
镇上的人有正式的工作,他们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加上很多人的单位好,又是给他们分福利房又是让他们免费看病。
这时候的工人应该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他们没有生活的压力,花钱的时候也不会束手束脚。
只要卖的东西品质上乘,让他们觉得物超所值,就可以尽情的开价。
姜晚一开始怕被别人喷,也不敢把价格开得太高。
“三,三块钱一斤。”
老房子里放着一杆老式小秤,姜晚这次为了方便做生意特意带过来了。
她确实用手一掂量就能知道东西的重量,但她知道不代表别人相信。
所以还是要拿着小秤做做表面功夫,糊弄糊弄别人。
姜晚说完三块之后,人群当中半天没有反应。
姜晚心里有些慌,她生怕自己说错了话,到时候围观的人全跑了她就成了个笑话。
不过她也在心里安慰自己,要是因为定价太贵没人购买,她就拿着东西立刻换个地方。
反正镇上像这样的街有好几条,最多就是别的街人